第131部分(第3/4 頁)
。蕭銑心說大不了到時候咱救你一命,別讓你跟著楊廣一起被宇文化及宰了,便算是對得起你了。
南歸之路自然還是走汴河、淮河這一運河體系,途徑濟陰郡的時候,蕭銑還得到了張須陀的拜會,然而張須陀顯然如同歷史上一樣沒能控制好齊魯之地的局面,雖然他在戰場上屢屢打勝仗,盜賊依然越剿越多。
還有一樁沒能逃脫歷史慣性的事件,便是李密終於在瓦崗軍中站穩了腳跟,據說還頗受翟讓信任,已經有與翟讓分庭抗禮的趨勢——李密初投翟讓的時候,其實並不受信任,甚至翟讓手下還有嫡系親信勸說翟讓除掉李密,無奈李密和翟讓麾下大將之一的王伯當似乎關係處得很好,沒結交多久就結下了師徒之誼。後來也是在王伯當的居中勸說之下,李密才融入了瓦崗軍的核心集團。
按照如此看來。瓦崗軍走上截斷漕運、攻取洛口倉等要害做大的慣性並沒有被改變。自從大業八年下半年李密從楊玄感亂軍中逃脫後,利用大業九年全年大隋朝廷都全力投入到對高句麗的最後滅國之戰的一年空窗期契機,終於是給李密摺騰到了一個積累原始資本的機會。
張須陀曾經擊敗過賊頭無數。翟讓如今還不算資格很老,甚至如今江湖地位還不如在張須陀手下屢敗的孟讓,所以張須陀拜見蕭銑的時候,談起那些人並不以為意。蕭銑心中苦笑,只有他知道李密的勢力才是最後給張須陀送終的角色,但是他也不打算點破這一點,畢竟張須陀這個絕對忠於大隋朝廷的將領活下來對於他蕭銑本身的計劃並沒有什麼好處。
不過李密等最終熬到隋末的割據勢力的逐步成形。也是讓蕭銑頗感受到了一絲危機感。趁著如今朝廷沒有任務壓在那兒的功夫,蕭銑也開始思忖如何擴大自己的嫡系班底,往軍中安插一些他能夠預知到的名將之才。
或許有人會質疑蕭銑既然擁有對歷史的先知先覺。早就該把歷史上後來在大唐一朝屢建奇功的名將都趁著微末之際統統收攏到麾下,但是這種思維其實有個很大的侷限性——其實一直到大業八年為止,蕭銑都談不上獨領一軍,而且身份敏感。那時候招募心腹死士顯然不合時宜。還容易被猜忌。而他自領揚州內外侯官總管也不過是這一兩年的事情,而且期間除了在江南剿賊就是在高句麗征戰,沒什麼功夫騰出手來專心做自己的事情,又不好很無厘頭地讓手下人大張旗鼓越境去搜羅人才。
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制約因素,那就是體制對他用人的限縮——真正牧守一方,甚至稱雄稱霸的軍閥,在錄用手下的時候是不得不考慮原有舊部的心態和想法的:
並不是和打三國志策略遊戲那樣,明明你手頭有做了二十年軍師的魯肅。然後一挖到諸葛亮一看一個智力96一個智力100,就可以馬上把智力96的軍師卸了換上100的。如果現實世界裡有腦殘主公這麼做的話。肯定不止是如同遊戲裡那樣,僅僅被卸任的智力96武將忠誠度狂降,而是連帶著該主公手下其他全部老兄弟統統忠誠度狂降。
畢竟歷史上能夠容忍諸葛亮式火箭躥升的只有關二哥張三哥,還是在劉大耳反覆開導的情況下。別人這麼做那就完全是作死。
蕭銑面對的問題是一樣的,而且更復雜:因為隋末那些大放異彩被人記住的名將,有很多出身並不好,都是草寇之流。而蕭銑出身名門,又是外戚,顯然不可能太掉身價去籠絡草寇將領,那樣只會寒了身邊原有班底的心。正如歷史上李淵之類的關隴門閥起兵時,其實一開始也沒籠絡到多少草寇出身的名將,也都是到了大後期李密王世充等都已經僭越稱號了,他才開始收攏那些漸漸洗白的低出身將領。李淵的困境,和蕭銑是一樣的,註定了他們在天下正式打亂、楊廣的權威崩塌之前不能毫無顧忌地唯才是舉。
此前收復杜伏威手下倍拋棄的一個闞稜、一個王雄誕,還是藉著輔公佑和這二將的矛盾,逼出來的。闞稜等到了蕭銑手下之後,還是隻能從校尉做起。蕭銑別說郎將這種必須朝廷冊封的官職了,便是一個留守有權自己任命的都尉都不敢給,就是怕論資排輩的老將們寒了心。
……
為了這事兒,途徑濟陰郡的時候,蕭銑特地問了在齊地待了多年的手下武將們,看看他們有沒有可以舉薦的軍事民政人才。結果來整之類的出身較好的武將倒是舉出了不少人,但是顯然蕭銑都沒聽說過,應該是這些人才沒能史書留名所致。
來整推薦的人物裡頭,蕭銑僅有采納了拿來用的,還是來整的兩個弟弟、也就是來護兒的幼子來恆、來濟。這兩兄弟和來整並非同母,比他年紀還要小三四歲,如今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