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 頁)
雖然年紀如今還不到二十五歲,卻已經名將潛力畢現。當下很有章法地排程好了一切準備事宜。用鐵甲兵在城牆前頭不到百步的地方豎好無數硬木版屏,便派出三千弩手輪流以踏張弩上前放箭。再輔之以五千攜帶刀盾的強弓手輔助、以備萬一敵軍不開眼出城反擊。
城內的林士弘軍士卒果然是農民出身,幾乎談不上軍事素養和遠見。在官軍開始犀利地以箭雨洗禮城頭的第一時間,居然還有很多農民軍士卒拿著滾木礌石站在女牆垛碟背後備戰呢,一下子便被箭雨放倒了好幾百個,死傷哀嚎一片。然後等到他們反應過來之後,居然又矯枉過正到連官軍大搖大擺填平陷坑的時候他們都不阻撓。
官軍一開始還低調一些,後來摸清了只要不進入城牆上守軍投擲武器攻擊範圍,就不會有危險,因此放開手腳幹之後,進度就更快了。
午後時分,衝車之類的都準備好了,城頭守軍的遠端弓弩火力也早已在對射中打殘。然後十幾輛衝車、臨車、蝦蟆車一擁而上,後面跟著單手持盾扛梯的輔助兵與雙手分別握著刀盾的先登士卒,很有次序地逼近城牆開始攻打。就這時候,來整還不忘把工程部隊分成三個方向,在城西和城東兩邊佯攻,進一步分化守城軍的兵力。
原本分化守城軍兵力的計謀在正規軍作戰中是很常見的,交戰雙方都心知肚明,所以這個計策充其量也就只是減輕一小部分主攻方向上面對的敵軍預備隊壓力而已,起不到更大的作用。誰知城內的農民軍將領根本沒見過世面,來整讓東西兩個方向的佯攻部隊先動手一陣子,居然直接就騙過了城內守將,把那兩個方向中的一個當成了官軍的主攻方向,把所有預備隊一股腦兒投入了進去。
來整帶著一萬多人的攻城主力對南城方向發動總攻的時候,才發現了這個驚喜,南面的城頭算上臨時拉來的民夫和所有預備隊,滿打滿算只能拉到不足兩千人守城。官軍之中紛紛開始鼓譟敵軍已經中計的訊息,自然士氣也是瞬間爆棚,紛紛搶奪先登首功。城牆受潮塌陷之處首先被開啟幾個缺口,兩軍陷入了浴血的近戰搏殺,不久之後南面的城門也被官軍的衝車持續猛砸和挖掘所破壞。
到了這一刻,城內的農民軍顯然已經沒救了。堅盾利刀的大隋官兵從破門之處蜂擁殺入,一陣短暫的腥風血雨之後,農民軍殘部便放棄了無謂的巷戰,約莫全城還有兩三千人的殘兵選擇了直接投降,蕭銑當然也不會做屠城殺降之類的殘暴事情,畢竟江西之地只有高層官員是大隋朝廷安插過來的,中下層百姓士紳還是可以為他所用。不久的將來便會成為他的又一塊夯實的根據地,又怎麼能過度破壞呢。
在池縣僅僅耽誤了一天時間。第二天也沒怎麼休整,蕭銑軍便繼續沿著長江前進。因為池縣是兩軍前沿的城池,所以好歹林士弘軍部署在這裡計程車兵還有點兒防範意識,知道敵軍隨時有可能會來,做了一些防禦準備;而這幾個離邊境線相對較遠的縣城顯然沒有這種覺悟,林士弘留在這裡的蝦兵蟹將自然也就更加弱雞。
蕭銑軍一天之內就破了池縣的神速,顯然讓這幾處縣城的農民軍沒有絲毫準備,第一處還作勢抵抗了一下,但是很快就被官軍一頓飛梯登城就破了城——畢竟這種縣城連兩三千守軍都沒有,根本連把城牆都站滿都做不到。官軍瞭解清楚虛實之後,果斷使用全面圍困、四面登城的戰術,不用一刻鐘就找到了空虛的破綻、破城殺入。
在後頭的戰鬥,蕭銑軍都是直接用了偽報的法子,把前面攻破的農民軍城池守軍將領的印信文書之類繳獲之後,偽造書函急報,讓部分精銳騎兵部隊在鐵甲外頭套了破爛舊衣,扮作農民軍的斥候信使,然後詐城騙開城門。如此一招屢試不爽。直接就一路殺到了同安郡城下。
同安郡畢竟是皖江入長江的要衝河口所在,也就是後世的安慶城,著名的長江江防要塞城市——後世北方政權要從長江上游消滅盤踞在南京的南朝政權時,無論是曾國藩滅太平天國。還是別的什麼時代,這裡都是南京的最後一道門戶所在。
如今雖然是蕭銑在下游、林士弘在上游,但林士弘顯然也是不會放鬆對這個要害的防禦工作的。哪怕是林士弘軍主力在西面的時候,這裡也依然有將近兩萬的守軍駐紮。所以蕭銑軍進入林士弘軍境內第三天、到達同安郡城下的時候,勢如破竹的快速推進終於被暫時止住了。
蕭銑聚集眾將。觀察了一下城防和敵情。同安郡城池一樣是靠著長江的,而且因為是皖江匯入長江的所在,所以至少有兩個方向的城牆都不需要護城河——可以直接用長江和皖江作為護城河,甚至連第三個方向上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