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4 頁)
竟不是張善安的勢力範圍,而是當初林士弘親自打下的嫡系地盤,對林士弘的忠誠度自然要高一些。只是看到廬江郡都完蛋了、自己周邊所有地盤都成了官軍的勢力範圍、而林士弘退走之後再也沒有要重新派援軍來增援的意思,所以同安郡的守軍稍微打了幾場守城戰後,眼看城池破敗、傷亡不少,才在絕望中投降。
然後,蕭銑軍徹底打通了長江沿線的交通要道——不僅是水路,因為水運航道對於蕭銑軍來說一直是來去易如反掌如同自家後院,這裡主要是說長江南岸沿江的陸路佔領區——林士弘的勢力範圍,也就從長江流域被趕了出去,只能龜縮退往鄱陽湖流域,以及更南方的窮鄉僻壤。
武昌郡也自不用說。那是林士弘在蕭銑討伐他之前幾天才攻克的,原本林士弘撤走之前。那裡官軍的零星抵抗都還沒有來得及徹底撲滅,如今不過二十來天之後。官軍又重新殺回來了,武昌郡內心向朝廷的遺老遺少們自然是“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的了。只不過這裡的地方官從原本朝廷委派的那些北方人,換成了蕭銑安插過來的親信罷了。但是老百姓和士紳是不在乎這些的。
因為武昌郡這個地界,已經不屬於江南道的轄區了——當初天下按照漢制分為十三州部的時候,武昌郡便是古代的江夏,是荊州的地界,而非揚州的地界——所以蕭銑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沒有在這裡派官統治的合法性,因此只能是打個暫領的名義。將來還是要找朝廷上報的。再往西面拓展勢力範圍的事情。蕭銑也不打算做了,現在朝廷權威依然還在,自己扮演的是大隋朝忠臣的角色,目前為止,只從亂賊攻下的“淪陷區”收復地盤才是最好的選擇。
同安、廬江、武昌全部收復之後,現在剩下的突入鄱陽湖流域的最大障礙,便是扼守湖口的九江郡了。蕭銑軍分兵抄略收復各郡的兵馬重新雲集整備,即將展開對九江郡的攻略。
……
林士弘那天帶著嫡系部隊逃入黃山山區之後,又被來整的東陽兵追殺了好一陣子。最後疲於奔命了兩天才算逃脫,又因為逃跑的時候太過倉促,軍糧輜重都丟在了營地裡沒能帶上,進入山區之後馬上遇到了嚴重的糧荒。最後還是靠著對那些山中村落見一個搶一個的就地徵糧。才算沒餓死多少人,筋疲力竭跑了出來,回到鄱陽郡地界。而後聽說北方還有湖口的九江郡沒有失守,急匆匆帶著修整好的部隊重新北上準備再戰一場。
雖然經過那天的一戰之後。林士弘軍的作戰部隊折損近半,如今剩下的全部防區裡頭可用之兵全部算上。也就十萬人光景了。而蕭銑軍此前的絕對傷亡居然只有萬人上下、而且絕大多數是可以救治的傷員,戰死者不過兩三千,相形之下,此消彼長,林士弘也知道自己再也沒有和官軍野戰的能力了。他如今敢死守九江郡,也是看在了九江郡在還沒被合圍之前,他的部隊就已經可以來得及入城增援、然後打一場毫無花巧的硬碰硬守城戰罷了。
事到如今,林士弘算是已經用血的教訓認識清楚了:官軍的水師優勢自己是絕對沒有能力對抗的。官軍想的話,那麼在沿江沿湖的戰鬥中,他們隨時可以透過水路包抄自己的後路。這不是說江西兵水性比江東兵差,而是農民軍的物質條件決定了他們能夠使用的戰船太過慘不忍睹。自古相對於陸軍而言,海軍都是需要長期積澱的技術兵種,如果沒有長期的技術積累,光靠士兵的勇敢和武藝高強要想取勝,無疑是白白送死。
林士弘甚至想到了,若是九江郡再失守之後,只要鄱陽湖的湖口被官軍開啟了,那麼官軍便是可以從水路殺入湖中四面開花,到時候鄱陽湖沿岸各處郡縣,官軍想打哪兒就打哪兒,而林士弘軍自身只能堅守其中一個點,其餘地盤必然全數陷落——因為林士弘軍到時候就失去了內線作戰的兵力排程優勢,無論他們把重兵集結在哪個郡,官軍都可以大大方方繞過這個郡,去挑別的軟柿子捏。
蕭銑好整以暇地帶領大軍來到九江的時候,看到的便是一座集中了至少七八萬農民軍嚴防死守的堅城。如果算上臨時把城內百姓強拉壯丁拉進來擔土運石幫著修葺城牆的人手的話,總數達到十萬人都有可能。這已經是林士弘能夠抽調出來的最大限度的守城兵力了,畢竟他還有別的廣大的疆域需要鞏固,剩下起碼七八個郡以上的地盤,總共只留下兩三萬戰兵防禦,已經薄弱到了極點。
一打聽到林士弘軍的守城兵力之龐大後,蕭銑的第一反應便是馬上迂迴圈地,咱避實擊虛,看看有沒有別的撿漏的可能性,然而斥候哨船紛紛派出去之後,不過兩日就都來回報了,帶給蕭銑一些不怎麼好的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