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霾的人生豁然開朗。
唐國沒有希望了,可天下之大,不只是一個唐國。此處尸位素餐的小人不識英才,另有明君賢臣慧眼識人,天下十國,必有讓自己平步青雲,一展抱負的地方。
自從唐末開始,五代十國,天下何其混亂,皇帝輪流做,朝代更迭,國家興亡很頻繁,官員時常在幾朝連續為官,愛國這個概念並不強烈。哪怕是儒學出身的正直書生,也不見得需要誓死忠於自己的國家,尤其是這樣一個暮氣沉沉,庸君佞臣當道的國家。
至於去哪裡,首選之地當然是北方的宋國,中原向來是天下正統,自周而宋都是強國。無論是周世宗,還是當年的宋帝趙匡胤都是英雄豪傑,都是有大志向和能耐之人。十國之中,最強大莫過於宋,天下若能一統,也必然是宋國。
只需看宋使趙錚年紀輕輕,文武雙全,出使一國,遊刃有餘,且有仁愛之心,樊叔清深為折服。加之這件衣服是個難得的契機,一個可以接觸宋使,謀求前程的機會。
至於怎麼做……樊叔清苦思冥想幾日,終於有些眉目,然後神清氣爽,滿懷信心前來面見宋使趙錚。
“不好?”趙錚笑道:“閣下神色爽朗,甚至面帶微笑,目光堅毅,看樣子是很好啊!”
“那是因為要見少卿你啊!”
“說吧,有什麼重要事,在下洗耳恭聽。”
樊叔清道:“為報少卿救命之恩,在下想要送一份大禮給尊駕,給大宋。”
“哦?是什麼大禮?”趙錚頗為好奇。
“在此之前,請容在下先問少卿一個問題。”樊叔清神色陡然凝重了不少。
“想問什麼?”
“貴國可有滅唐平蜀漢,一統天下之志?”
“哼哼!”趙錚笑道:“怎麼?閣下是要獻平天下之策?”
樊叔清道:“小人才疏學淺,哪能妄言平天下,不過可為平定江南出力一二。”
趙錚心中一動,不過還是表現的很謹慎,畢竟對樊叔清的底細不是很瞭解。焉知鄭王府門前,是不是皇甫繼勳與他演的苦肉計?要是前來臥底,或是試探套話就麻煩了。因此,只需要帶著一對耳朵即可,少說多聽。
樊叔清卻不以為意,繼續道:“少卿或許顧慮,但請聽在下一言。唐之所以安枕無憂,皆是因為有大江天險,所以宋伐唐重在渡江。過江登陸則江南平,否則只能隔江嘆息。”
“哼哼!”趙錚輕輕點頭,表示讚許。
“可實際大江雖為天險,但如何能絕對阻擊北方之敵?晉滅東吳,隋滅南陳便是明證。”樊叔清道:“晉滅東吳先滅蜀據荊襄,宋欲滅唐必得先平蜀據荊湖,居高臨下,順流進攻江東。”
宋朝平定天下,確實是這個策略,取上游居高臨下這也是常識,趙錚只是一笑,不置可否。
樊叔清續道:“然順流而下者只是水軍,單憑戰艦水兵或可騷擾,卻不可破敵。欲平江南,必須步騎渡江登陸,少卿以為然否?”
趙錚點頭示意繼續,這個問題,自己乘船而來之時就已經再考慮了,難不成他有辦法?
“渡江有兩種辦法,其一是乘船,瓜州和採石兩處是上佳渡口,當然了,大江蜿蜒,再尋別處渡江也可以。但數十萬大軍渡江,需要多少舟船呢?”
樊叔清道:“再者,兵貴神速,宋軍伐唐唯有速戰速決,圍攻金陵才能取勝。否則曠日持久,即便是勝,宋國也必然付出慘痛代價。以萬千舟船渡江,很容易被察覺,唐國一旦有防備,談何速戰速決?所以,舟船渡江並非上佳之策。”
趙錚心中一動,盯著樊叔清,只聽他道:“小人以為,搭建浮橋,大軍渡江,可一舉滅唐。”
“江水浩浩,搭建浮橋談何容易?”趙錚笑道:“隋滅南陳,韓擒虎也是率軍夜渡而已。”
“未必不可!”樊叔清沉聲道:“小人除了熟讀聖賢書之外,水文、兵法和營造(建築)都有所涉獵。去歲曾沿江遊覽,發現採石磯江面狹窄,完全有架設浮橋之可能。”
採石浮橋?趙錚心中一動,在原時空的歷史上,曹彬平南唐,大軍正是從採石磯的浮橋上渡江的。
當時修造浮橋的工匠是……趙錚抬頭看著也樊叔清,心中泛起一種古怪的感覺。口中卻感慨道:“縱然採石江面狹窄,但水流湍急,如何固定?如何舟船相連鋪設橋面?難啦!”
“是難,難處就在採石江面水情,兩岸地質,何處固定。江中水深幾許,如何打樁,如何相連如此種種!”
“沒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