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2/4 頁)
,想要借你我之手來報復……不過他的話也非全無道理,可以考慮考慮。
你告訴他,讓他做好自己的事情,切莫因為一時的報復之心,妄自行動,壞了大事,老夫自有計較。”(未完待續。。)
第一五一章 皇帝的名聲
為了躲避宋庭的追捕,韓微如同鬼魅般藏匿在汴梁城裡,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對此他沒有絲毫怨言,為了給父親,以及幾個枉死的弟弟報仇,任何的委屈和辛苦他能都承受。
尤其是潞州和淮南的兩次失敗後,失去了李重進這棵可以依靠的大樹,想要再借助旁人的力量越來越難。
若非有一位大人物救他,只怕已經死在淮南,或者落入趙匡胤之手。更難得的是,這位大人物還給了他一個機會,從而有了再次藉助的力量報仇的可能。
機會來之不易,所以無論冒多大風險,事情有多難,吃多少苦,他都可以忍受。人不人,鬼不鬼不要緊,只要能為家人報仇,到了黃泉之下,也能對父親有個交代。
除夕那晚,他前往已經化為灰燼的府邸,祭奠家人,許下了這樣的承諾。
很遺憾,這一次他不能在主導的衝鋒位置,只能聽從別人的命令來做事情。儘管心裡有些鬱悶,但沒有辦法,能幫到別人對付趙匡胤,只要自己參與了,也算是報仇了。
不能親自動手,到底遺憾,而且時日綿長,也讓人著急。
雖說他也明白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的道理,可是看著大宋國家安寧,趙家紅紅火火的局面,他這心裡就格外不是滋味。
尤其是最近幾日,趙錚竟得了皇族的身份,成了名副其實的五公子,還封了文安伯。
仇人的風光就像是一根刺,刺入他的心底,讓他恨的咬牙切齒。對比自己如今的慘狀,以及韓家家破人亡的悽慘狀況,心裡的仇恨感就越發強烈了。
除此之外,更讓人憤怒則是趙匡胤兩面三刀。卑鄙虛偽的一面。
他趙匡胤口口聲聲說自己並非有意要奪江山,坐上這皇位是因為將士們的擁戴,黃袍加身,不得不不從。可謂是迫不得已,顯得自己仁義道德,擺出一副仁君的光輝形象。
儘管趙匡胤信誓旦旦,但韓微是絲毫不信,說的趙匡胤信口雌黃,做一套說一套。當往日裡沒有證據,而今趙錚的身份一公佈。情況可就不同了。
如果說趙匡胤在陳橋驛兵變是偶然,並未蓄意策劃,那麼他一家老小前去定力院禮佛也是尋常,並且家裡人什麼都不知情。
當自己帶兵過去抓捕時,該是手到擒來,不會遭遇反抗。可結果是,趙家人早有準備,還有趙錚這麼一個厲害角色阻攔。
原本說趙錚只是定力院中一個小和尚還說得過去,是出於仁慈。或者說見義勇為。
但如今證實趙錚是你趙匡胤族人,那唯一的合適解釋便是你趙匡胤提前安排好的。如此便可證明,陳橋兵變絕非偶然,趙匡胤早有不臣之心。蓄意兵變,謀逆作亂。
可實際上,其中確有巧合,只是……哪怕趙錚親自前來。說明自己不知身世的事實,橐駝兒也不會相信,想來天下人也不會相信。
當認定趙匡胤和趙錚兄弟卑鄙無恥之後。韓微心裡的憤怒和恨意就越發濃重了。
他就越發想要親自報仇了,可是眼下自己親自做的事情還暫無頭緒,不知何時才會有成效。
與其苦等下去,不若眼下就做點什麼,以洩心頭之恨。
當然了,韓微也知道,不可輕舉妄動,以免誤了大事。但他在強烈的報復心驅使下,哪還顧得了那麼多,他覺得自己能夠把握好這個度。
於是,一條流言開始在汴梁城內流傳,說的正是陳橋兵變之夜,定力院中內情,以及趙匡胤卑鄙虛偽,道貌岸然之事。
直到此時,朝中低層次的官員,以及汴梁百姓,才知曉陳橋兵變之夜還有這麼驚險的內情。很多不明所以的官員回過神來,難過官家如此重用厚待趙錚,還有這層救命之恩在內。
隨著流言傳播,切切實實損害到了趙匡胤的形象,皇帝當初不忍奪取柴氏江山,心懷愧疚的忠厚仁義形象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還有些奸詐卑鄙,道貌岸然的感覺。
官員們肯定不敢議論,普通的老百姓未必關心,但一些文人墨客卻少不得在背地裡議論幾句。再加上有人蓄意渲染,一盆髒水便直接潑向了趙匡胤。
……
“皇兄,也許不該著急公佈五郎的身世,如今流言滿城,有損於你的英明啊!”趙光義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