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頁)
李陵兵團有一個軍侯,名叫管敢,被兵團的校尉欺辱,心中憤憤不平,便逃跑投降匈奴人,管敢向匈奴單于和盤托出李陵兵團的窘境:“兵團現在外無援兵,而且箭矢即將用完,現在只有李陵與韓延年麾下各八百人,建制比較完整,其餘各部傷亡慘重,只要單于使用精銳騎兵猛攻李陵與韓延年,只要李陵兵團的箭矢用盡,只能束手就擒了。”
且鞮侯單于大喜過望,速令騎兵再度追擊漢軍。
李陵兵團憑藉腳力轉戰十幾天,早已是疲憊不堪了,所以只能沿著山谷行進,以節省體力,如此一來,在地形上便居於十分被動的位置。
匈奴騎兵縱馬上山,從山下往下進攻,箭矢如雨,漢軍一邊從山谷向山上仰射還擊,一邊向南撤退。這一日匈奴人的攻擊的猛烈程度,遠遠超出以前,李陵指揮軍隊殊死抵擋,就在這一天,漢軍所有的箭矢全部用盡!
漢軍陷入絕境!
李陵下令將輜重車丟棄,輕裝前行,此時的兵團還有三千餘人,在連續十幾日的作戰中,與匈奴人的損失相比,漢軍損失並不算大,然而現在卻到了燃盡最後一滴油的地步了。
弩兵含淚將強弩毀壞,手上沒有兵器了,便持著車的輻條作為兵器,一路退向鞮汗山的峽谷。
匈奴騎兵憑藉速度優勢,從兩旁進行包抄,登上山頂,從山上將巨石推向峽谷。唉,縱是一群江湖高手、武學奇才,也抵擋不住從山崖上落下的巨石,瞬時間屍橫遍谷。而且,巨石也把李陵兵團後撤的路堵死了。
傍晚時分,紅日的餘暉消失在山谷之間,李陵清點了傷亡人員,然後獨自一人走出大營。左右欲跟隨,李陵一擺手說:“諸位勿跟從,大丈夫到這個地步,現在剩下的惟一生路,便是潛入匈奴人的營地中,生擒單于。”
眾戰士目送李陵遠去的背影,消失在崇山之中。
等待的時間好漫長,過了許久,夜幕籠罩著群山。李陵終於返回營中,眾將士一擁而上,李陵長長嘆了一口氣說:“我們已經戰敗了,現是死路一條了。單于大營防守嚴密,根本無懈可擊啊。”
李陵一位部下說:“將軍何必求死呢?將軍此役威震匈奴,想當年浞野侯趙破奴將軍兵敗被俘,後來逃回中國(趙破奴是在前一年,即公元前100年逃出匈奴的),皇帝仍然優待他,更何況是將軍呢?”言下之意,李陵可以先投降,以後找機會逃回中國。
李陵搖搖頭說:“閣下不必說了。我不死,非壯士也。”便下令斬盡旌旗,把軍中的值錢的東西都掩埋於地下。
李陵集合殘兵,掃視眾將士,然後長嘆了一聲:“唉,如果每人還有數十支箭矢,便可以突出重圍。可是現在我們沒有武器了,只要等到天一亮,必定成為匈奴人的俘虜,所以必須要連夜突圍,從現在始,軍隊化整為零,各自為戰,各位均是身懷絕技的勇士,必定能有一部分人可以殺出重圍,回報漢朝天子。”
說罷李陵涕淚長流,這支江湖高手組建成的戰鬥力超強的兵團,最終難逃全軍覆沒的下場啊。
李陵被圍困之處,離漢軍邊境遮虜障只有一百餘里,可惜的是此處的情況無法傳遞給百里之外的漢軍。
眾將士每人攜帶兩升的糧食與一片冰塊,相約如果得以突出重圍,便在遮虜障會合。然後軍隊分散開,戰士們三三兩兩,幾個人為一組,趁著夜幕的掩護,分道突圍。
李陵與校尉韓延年率十餘名勇士,向南突圍。匈奴人發現了漢軍突圍的企圖,數千騎兵出動追擊。校尉韓延年力戰而死,韓延年是韓千秋的兒子,韓千秋在十三年前(前112年),率二千人特遣隊入南越,全軍覆沒,韓延年也步其父後塵,光榮戰死沙場。
李陵麾下十餘名勇士在匈奴數十倍於己的優勢兵力下,奮勇作戰,全部戰死。
匈奴騎兵將李陵團團圍住,李陵原本已下必死的決心,但是在最後關頭,他並沒有選擇一死。我們不知道李陵在那個時候,想了些什麼,也許是他不甘心就這樣死去。他是一位軍事奇才,他有極高的軍事素養,他(或他的部下)改進了傳統的弩機,研製出連弩;他精於繪製軍事地形圖,並且在作戰中往往可以憑藉有利因素阻擊敵人;他開創了以少量步兵擊敗大量騎兵的先例,他是傑出的戰術家,他以五千步兵,卻殺傷了匈奴一萬多騎兵,這是何等偉大的戰果。
然而李陵被他的年輕意氣葬送了,如果不是因為他在武帝劉徹面前誇下的海口,就不會有這次孤軍深入。他對於自己的軍事才能過於自信,自信到認為可以五千步兵掃平匈奴,這就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