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1/4 頁)
“呵呵,”許思輕笑著,笑的聲音柔膩,“就知道甜言蜜語迷惑人,有沒有去看許維?我昨天電話沒有打通,今天還特意起早打電話過去,她宿舍還是沒有人接……”
“剛才還跟她們在一起,我讓她們夏天住晚晴姐的公寓去,林冰夏天要回老家,許維姐、令小燕、江黛兒她們仨都要應聘了暑期工……”
“那還不錯,你讓許維給我打電話,她又好久沒給家裡打電話了。”許思又說道,“盛鑫的保證金已經到賬了,有了這筆錢,愛達電子不是可以馬上擴大生產嗎,你不趕著回來?”
“生產的事情,由蘇津東負責就足夠了,我等會兒會直接打電話通知他擴大生產的事情。我等這裡的廣告片製作出來,可能會直接去北京。”張說道,目前研發由丁槐負責、生產由蘇津東負責,之前愛達電子的財務由錦湖託管,現在必須獨立出來,由許思負責監管,由他們三人在海州,張恪可以放心在外面進行市場運作。
“期末考試怎麼辦?”許思擔心的問,“你不能不考試吧?”
“看時間安排吧,來得及就趕回去參加考試,就算趕回去,我還要抽空跟宋培明討論在益隆鎮新建生產基地的事情……”目前愛達電子的預計月產量約兩千臺左右,在原工廠南側空地進行擴建,最多也只能將月產量提高到五六千臺,這樣的產量應付九五年的影碟機市場還可以,絕對無暇應付明年的火爆市場。
愛達電子必須擁有真正的生產基礎,那種產量每月能生產十萬臺影碟機的大型生產基地。
第三篇 啟航 第一百八十一章 遠大的目標
張恪給蘇津東、丁槐打過電話之後,就給宋培明打電話,聽許思說今天海州迎來今年夏天的第一個高溫天氣,宋培明的聲音清亮而有力,絲毫不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
九十年代,特別是九二年鄧公南巡之後,國內銳意經濟改革,保守勢力雖然還在懷念之前的計劃經濟時代,但是政界的元老們都有極強的黨性,自律的維持黨內的穩定團結,大批年富力強、富有改革精神與冒險精神的精英青年還是順利的從中央到地方給提拔到重要崗位上,唐學謙、宋培明就屬於這類人。從另一方面說,改革精神與冒險精神意味著要在國內講究平衡、關係盤根錯雜的官場上更容易遭受挫折。雖然他們熬過了劫難,也並不意味著仕途從此就會坦坦蕩蕩,他們還是會觸碰那些敏感的問題,雖然會學會一些妥協,但是銳意改革的精神卻沒有辦法妥協。
有人或許覺得張恪沒有必要藏頭縮尾,無論是錦湖還是愛達電子,財務上絕沒有絲毫含糊的地方,但是在國內,一個人的光芒耀眼,能引來別人仰視與讚歎的同時,也註定會雜夾著太多的妒恨。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張恪不得不考慮有些事可能對爸爸、對唐學謙、宋培明等人會產生負面影響。
宋培明現在對愛達電子的心思也很重,城南區甚至整個海州市都沒有引以為傲的優勢產業,錦湖目前整合海州市的中小型國有造紙廠讓宋培明看到好的希望,張恪在愛達電子上迸發出來地熱情更吸引宋培明的注意力。
他甚至讓區委成立專門的辦公室,緊盯當前的影碟機市場趨勢。他雖然沒可能找到比丁槐、蘇津東他們更專業的人,也足以讓他了解當前影碟機市場的最新動態。
即使宋培明懷著這麼高的熱情與期待,當他聽到張恪提出愛達電子將很快啟動籌建大型生產基地的計劃時,他還是很驚訝:“會不會太急了一些,影碟機市場雖然正呈井噴式爆發,半年時間產銷量增漲了十倍,但是誰能準確計算最終的市場容量?”
“從國內龐大的市場潛力與國內經濟地發展勢態,可以大致的估算出今後十年內地市場容量。今年年底,國內影碟機月銷量就有望突破十萬臺,今年國內的錄影機市場全年銷量可能會達到一百五十萬臺。”張恪輕鬆自若地分析日後的市場盛況,“錄影機製造業進入的資金、技術門檻很高。沒有國家產業基金的扶持,很少有民營企業有能力擠進去。導致錄影機的價格始終會維持在一個高位;但是影碟機不同,兩百萬資金就能辦家廠子,最快的兩個月就能推出產品,隨著進入廠家的數量增多,價格會迅速下降。還有一個很關鍵地因素,錄影帶地製作不易,成本高。不易給小作坊模仿。前些天我託人給宋叔捎去的幾張碟片效果如何?不計算版稅,這麼一張碟片地成本目前不到兩元。一旦這種碟片大肆的充塞國內市場,宋叔以為影碟機市場會以怎樣的姿態狂飈猛進……”
張恪最初瞅準影碟機市場,是打著撈一把就走地念頭。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