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1/4 頁)
許鴻伯點點頭,說道:“現在有些人急切的,恨不得三四年就收回投資成本,五六年之後才出效益,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等不及。投資這個專案,真要非常大的魄力才行……”
第五篇 佈局 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攬子解決方案
位於城南區南郊、毗鄰開發區的南郊工業園兩年前還只有兩三家廠,九五年初,城南區就將這裡更改為造紙工業園區,錦湖所承包的造紙廠陸續遷入工業園,由錦湖投資建設公用系統、倉儲物流與汙水處理系統,而各家廠只負責承建生產線,形成完整的生產體系,所用資金大多來自於國家對造紙企業技改專案的扶持資金。
新光紙業集團籌建之後,張恪推翻之前與正泰集團約定的併購進度表,打算一攬子併購所有的造紙廠。
與各家造紙廠商談的併購價都包括兩部分,一為淨資產部分,由於新廠多為貸款籌建,而老廠的土地、廠房等資產不在併購範圍之內,包括新廠造紙廠新廠在內的十二家造紙廠的淨資產僅為六千萬;二為錦湖為併購所支付的溢價部分,包括對原造紙廠技術儲備、政策支援、約定的稅收優惠等無形價值所支付的溢價,這一部分正請國內會計事務所進行公正的評估,按照新光廠的標準計算,差不多一共要支付一億四千萬的溢價。
一攬子解決方案就是,錦湖向包括城南區政府在內的地方財政,一年內支付清與併購資產淨值相等的六千萬,溢價部分由轉為十年期的公司債,以此一舉徹底解決產權上的問題。
這十二家造紙廠多為區屬企業,最終的審批權在市裡,一家一家的併購,不會引人注意,就像收購新光廠那樣,可是要一下子收購其他十一家廠。而且新光紙業集團這段時正炒作六十萬年薪的事情,省內有很多媒體都盯過來。新光紙業集團提出一攬子解決方案,唐學謙也只能將這事拿到市常委會議上討論。
周覆在八錦珍餚居與許鴻伯談論林紙一體化專案的時候。文山飯店八號樓二樓的會議室裡,會議已經進行了好幾個小時。這次地會議,市委九名常委一個都不落,宋培明、張知行以及錦湖控股總裁蔡緋娟、新光紙業集團總裁周遊,還有剛剛加入新光紙業才半個月時間的副總裁宋志佑列席。
每個人的面前都擺著三份檔案,其一是重整後錦湖控股與下屬新光紙業、愛達電子地基本財務情況與股權結構的介紹,第二份就是張恪透過新光紙業提出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其二就是周遊組織人手擬定、後由宋志佑修改的林紙一體化專案書。
讓大家難以接受的,一個十八歲的少年,市政府秘書長張知行的公子。竟然握有眾人難以想象的財富,而且這份財富卻是在近兩年時間裡累積起來的。
看到檔案之初,周富明就說了兩句:“就知道張秘書長家的小子不簡單,不簡單啊……”接下來,他就很少說話。關於張恪可能是唐學謙、徐學平一系最核心地人物之一,早在謝劍南上回來海州拜訪他時,就聽謝劍南提起了……去年十一月初。愛達電子競奪央視標王的當晚訊息傳回海,謝晚晴就代表愛達電子向市裡通報了一些情況,周富明心裡多少有些數,但是也沒有想到張恪會是愛達電子的主要創始人,此時又成為錦湖的單一股東。
杜小山、金國海知道的情況更多一些,不過也是這次才知道這麼具體。
會議室裡地氣氛有些凝重,蔡緋娟、周遊與宋志佑坐在裡面,感覺上並不輕鬆。周遊心裡不由的想張這時候在做什麼?抬頭看了一眼周富明,他臉上的神情還算平靜。看不出他心裡在想什麼,想必以錦天今天地規模,周富明即使想給小鞋穿。也要慎重的考慮錦湖的反彈了。
周富明不說話,其他人也都沉默著。檔案都不厚,周遊、宋志佑只解說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大家都在翻看手裡的檔案,誰也沒想著要主動發言,總要將這些訊息好好消化一下才行。
周富明內心裡波瀾不定,想起好多以往注意不到的細節,要說對張恪有多少的好感,那絕沒有可能,感覺張恪有著這麼厲害的手段,還是讓人詫異,竟然還有這樣讓世人矚目的成就。人總是有差距地,沒有差距,人的社會地位就沒有這麼大的差異性了;只是張恪讓別人差距他太多了。
“好吧,檔案大家都看了很長時間了,相必都認真鑽研了好些遍,不管有沒有鑽研透,大家都發表一下各自地觀點……”
三份檔案,市裡能認真討論的也只有第二份,張恪透過新光紙業提出地一攬子解決方案。
周富明見沒有人要說話的意思,側頭對唐學謙說:“學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