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2/4 頁)
季進修班,特事特辦,心想爸爸去插班是很簡單的事,眼下只是要鼓動著媽媽跟著去陪讀,海州就剩下自己一個人,做什麼壞事就方便,不過還要阻止小叔他家搬到新錦園來。
至於爸爸等省委黨校春季進修班結束之後會調出哪裡,還是要早跟徐學平商量,不曉得爸爸明天能不能抽出時間一起去省城。
張恪坐在客廳裡想了一會兒事,就上樓回房間睡覺。
第二天,海州日報刊登新光紙業在省城籌建營林分公司的訊息。上午十點鐘左右,大家匯合好之後,張恪讓傅俊去市政府接爸爸,一起驅車前往省城,中午就在黃崗服務站簡單吃了點東西,下午兩點鐘趕到還沒有完全籌備好的分公司。
營林分公司的全稱是新光林業股份有限公司,既然愛達電子會向省發展銀行貸款補充資金褳,張恪就能從愛達電子抽取足夠的資金來推動林紙一體化專案,新光林業註冊資金就達到一個億,也是要在省林業系統面前擺開咄咄逼人的架式,在國內,也該到了資本力量發展作用的時候了。
湖南、安徽等省份相繼提出兩年消滅宜林荒山的目標,東海省也提出相同的目標,不要說原有統計的宜林荒山,這次省林業系統捅出這麼大的紕漏,幾乎讓省內的宜林荒山面積增加了三四倍,省委書記陶晉也大為震驚,林業系統的整頓幾乎是毫無遲疑的就開始了,由原省委副秘書長江濤擔任省林業廳廳長兼黨組書記具體整肅省林業系統的內部問題。為了避免省林業工作太過被動,整頓的同時,如此去補救才是最關鍵的。
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省裡連續釋出了好幾道文,禁伐砍伐天然林,對人工林也嚴格執行採伐限額,推動森工企業改制,增加對種植公益林的投入,推動宜林荒山林權許可證制度的改革,全線減免植林企業與個人的稅費……
省裡投入的資金只能用於公益林的種植與森工企業的改制,吸引投資建設工業原料林基地則變得舉足輕重,不僅可以承包比公益林面積大得多的種植荒林,吸引資金,還可以分流森工企業分流下來的大量林業工人,還可以緩解眼下森工企業的生存危機。
張恪他們下午兩點鐘趕到分公司,江濤與省國有林場管理局的兩名官員接到電話,很快就趕過來,對省林業系統來說,新光紙業丟擲的這個計劃對他們太重要了,兩年一百萬畝的營林計劃,幾乎能幫他們彌補一大半的漏洞。畢竟在危機面前,政府官員倒是能放下一慣的架子;這次的事情,對省林業系統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危機。
具體的事情,由周遊、宋志佑、許鴻伯他們負責與省林業廳的官員交涉,張恪與爸爸只陪林業廳的官員參觀了分公司,下午還要趕著去見徐學平,張恪在高速公路上就與徐學平的秘書李義江聯絡過了。
第五篇 佈局 第三百三十一章 新任廳長
九二年建成的景林大廈第十一、十二層樓,是徐志明創辦海裕公司三年後就置辦下的物業,海裕公司最困難的時候,謝晚晴曾想將這兩層樓出售套取一些資金來緩解公司的困境,不過後來一直都沒有用得著將這兩層樓出售掉。
陪林業廳廳長江濤及其他官員參觀公司完之後,張恪歉然的說:“趕著徐省長有空,要去聽徐省長面授機宜,這邊就由周總具體向江廳長介紹公司的情況……”
江濤說道:“我正好要去省政府,具體的事情由下面人談就可以了。”便與張知行、張一起下了樓,林業廳只開了一輛公務車過來,江濤說留給留下來談事的其他官員回林業廳用,他便與秘書坐新光紙業的商務車一同去省政府。
江濤今年才四十七歲,在正廳級幹部裡算是有為之人。在此之前,江濤與張恪接觸過一次,是徐學平的秘書李義江引薦的,那次見面,江濤倒不是很重視。省委辦公廳與省政府辦公室大概是省裡訊息最集中的衙門,江濤倒是知道海州的錦湖公司與徐學平之子的未亡人謝晚晴有關,張恪出面請他吃飯,他起初還以為謝晚晴是想借著公公徐學平的關係來鑽政策的空子。
一件事情,看起來是件影響極其惡劣的事情,在某些人眼裡,卻是意味著極大的商會。無論是省裡直接補貼種植公益林也好,還是林木採伐限額,還是林地許可證制度改革,要想在短時間裡解決好問題。開啟一個新的局面,都會有很多照顧不到的地方,都會很多可以鑽的政策空子。
這些與政府高階官員沾親帶故地商人,是最善於尋找這種機會的,通常一聲招呼、一張紙條。就意味著幾百萬、上千萬的財富落入私人的腰包。
江濤對這些行為很不待見,但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