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2/4 頁)
及大半個國家的灰色渠道。他們也學愛達電子的那一套,從經銷商那裡圈錢。他們雖然沒有央視標王的光環,而且盜版制碟絕不可能透過正規的媒體渠道宣傳自己,但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很多人敢於冒風險追逐高額利潤,也應該說是愛達電子掀起的影碟機產業狂熱幫了他們大忙,盛青、邵至剛他們還是從這條灰色渠道網路裡圈到近千萬的訂貨款。
當然,他們的工作這這麼順利,還得益於張知非直接向張恪要來各地經銷商在海州的聯絡名單,這份名單上,甚至將經銷商的實力背景都有詳細的記錄,更方便他們直接挑選最有可能的經銷商密談。
這一切當然是在張恪的默許之下進行的。
說白了,盜版碟與影碟機是相互促進的產業,沒有盜版碟的興起,國內的影碟機市場、計算機市場根本不會以這麼快的速度發展起來。
第四篇 錦繡前程 第二百六十六章 盜版之鄉
張恪聽了小半個小時,將邵至剛他們這幾天做的事情瞭解了一下。手託著下頷,沉思起來。其他人都摒息寧神,他們都非常重視張恪的意見。
杜飛推門撞進來,他還牽著盛夏的手,看著大家都詫異的看著他,他嘿然一笑,放開盛夏的手,說道:“聽說你們都在這裡……”
張恪看了下表,問他:“都快十二點了,怎麼這時候撞進來?”
杜飛說道:“小夏有幾套數學卷子沒做完,一直等到現在,你以為我樂意?”
張恪瞥了盛夏一天,這妮子還真不簡單,杜飛這小子在一旁搗蛋,她還有心思做數學題。盛青揮了揮,讓他妹妹先出去,將杜飛叫了進來。
杜飛問道:“討論什麼事,神神道道的?”
“東社的廠子,你佔了多少?”張恪問。
“我能佔多少,跟著玩唄,”嘴裡雖然這麼說著,神色卻一點都不輕浮,在盛青的旁邊坐下來,問張恪,“怎麼突然討論起這件事情來?”
張恪沒回答杜飛,這件事情上,盛青、邵至剛,還有小叔張知非才是主體,對他們說:“你們想法很不錯,很輕鬆就建立起渠道。但是,一年要生產出來多少數量的光碟才支撐這個龐大的渠道?”
盛青看了邵至剛一眼,制碟廠是他牽頭搞起來的,說道:“我們也知道僅靠現在二十幾臺機器撐不起這麼大的網路,我們估算著,總要增加四五十臺機器,才能勉強解決問題……”
張恪搖了搖頭。說道:“這個市場,比你們相象的要龐大一些,差不多有上百億的市場容易……”準確地來說,十幾年後,國內的盜版碟市場規模差不多有三百億,不僅僅影碟機,計算機的普及極大的擴容了盜版碟的市場,張恪沒有詳細解釋他的資料是怎麼得來了。就算不解釋,盛青、邵至剛他們不至於認為張恪是胡說八道,只是這個數字嚇著他們了,他們沒有想到會存在這麼大的盜版碟市場,面面相覷,都不曉得怎麼說才好。
“這麼龐大的市場,你們打算從中分多少,又打算怎麼去分?”張恪看著盛青、邵至剛、小叔。“盜版制碟這事,有關部門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也不會永遠都坐視不理,特別是盜碟企業地規模過大。可能會引起國際社會的直接關注,那時就成了出頭的椽子,事情做地過火就會踏入危險的區域,到時地方政府也是微不足道的……一個全國性的渠道網路,不應該由一家盜版制碟企業控制,也不可能由一家盜版制碟企業控制……”
盛青、邵至剛他們都摒住呼吸,難得張恪願意對這件事情多說一些,都不想打斷他的思路。
張恪說道:“所有的產業,都有一個產業褳地問題。盜版制碟也存在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只是目前國內的盜版制碟會剛剛起步,產業分工不是非常的明確,但是依然能看出一些脈絡,專案規劃、包括選單、包裝在內地圖文設計、字幕製作、母盤合成、質量測試,以上的所有階段。我們都可以統稱為母盤製作,接下來的光碟複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盜版制碟,之後才是發行銷售,而國內的法律,主要是針對生產、銷售環節……至於母盤製作,誰知道偷偷摸摸制裝一裝光碟,還要負法律責任的?母盤製作,程式有些複雜,正是因為複雜。才可以將整套工作分解給不同的公司去完成……”
邵至剛說道:“我們應該轉向母盤製作……”
張恪點點頭,說道:“我想這些天你們一定會遇到直接想買機器壓碟的人,而且人數一定不在少數,換成是我,寧可把機器轉手賣給他們,機器轉手可以賺一把,他們買了機器,還需要原材料,還需要母盤才能真正的生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