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3/4 頁)
吃?”張恪問道。
唐學謙倒是不拘束,坐到張恪旁邊:“唐婧先回去了?還以為她還跟你在一起呢。”
“九點就送她回去。這會兒都快十一點了。”
這會兒杜飛在門口探頭探腦,他看見唐學謙跟張恪他爸坐在店裡面,吃了一驚,拉著盛夏扭頭就走。
“這不是杜小山他家小子?”唐學謙眼亮嘴快,將他給喊住。
杜飛硬著頭皮走進來,盛夏自然跟在他後面。
杜小山這次順利進入常委,周富明大概想不到杜小山與唐學謙早有默契。
張恪介紹邵至剛、吳天寶、盛青、盛夏給唐學謙認識,所幸盛青表現出來地氣質儒雅。不會引起其他的聯想。
唐學謙跟張知行過來吃夜宵也不是順路,聽到這裡熱鬧場面的彙報,反正要找地方吃夜宵,就繞過來看一看。
張恪本來想跟邵至剛說事,但是吃過夜宵,只能先跟爸爸回家去睡覺。
過了幾天,才從邵至剛那裡。得知盛青、吳天寶都想涉足盜版制碟。他們對邵至剛的主意有些依賴。邵至剛還沒有想到參與進去。
四鳳橋飲食廣場的成功,其實將前門商貿區的繁榮延伸到四鳳橋以南。他當時沒能說服張將新光舊廠的那塊地拿下來,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對商業地產沒有興趣,但是他這時缺乏撬動商業地產的資本。
邵至剛找張恪討論過這事,但是張恪覺得時機沒有成熟。
九五年是國內經濟進入新一輪高通脹期地第三年,九四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1。7%,一列緊縮政策,為了及時穩定形勢,採取極其嚴格的行政措施,包括限期收回違規拆借貸款,加強對銀行貸款額度的控制,重新審定投資專案等等,加上央行提高存貸款利率,在這樣的環境下,民營企業或者個人從銀行貸款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就算搞來常規貸款,高額地貸款利息也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承受的,這也是九十年代中期,民營企業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
邵至剛想在九五年就從銀行獲得撬動商業地產的鉅額資本難度極大,他都沒有可抵押的實體資產,沒有人會為他擔這個風險,就算錦湖憑藉徐學平的關係,也要有很好的藉口,才能從銀行貸出真金白銀。
張恪收購原為益隆鎮所屬地集體企業愛達電子轉為完全的私營企業,靠著各種關係,拿愛達電子的資產抵押實打實的從銀行貸兩百萬沒有問題,但是貸兩千萬,只怕要海州市委開常委會討論覺得愛達電子的確需要而且值得市裡鼎力支援才可能辦到。
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向銀行借貸的難度相對低一點,而且中央各部委內部掌握著許多低息或免息的中長期貸款指標。
從九三年開始,國內對汙染嚴重的造紙產業進行大規模地整治,國有造紙廠的技改資金可以向國家發改委審請低息貸款指標,但是指標畢竟有限,要想獲得更大的份額,就要各顯神通。
地方上會支援集體造紙業進行技改,提供低息貸款,私營造紙廠要是拖不過去,只能面對被關停的命運。
錦湖對海州造紙產業進行整合,也必須有效的利用這些條件,才可能從發改委搞到低息貸款的指標,首先定位於海州市內國有造紙廠。國有造紙廠才能審請專項使用的低息貸款,但是要從發改委手裡搞到這些指標,除了海州市積極要求省裡做工作,還需要錦湖動用其他關係。
一直要等到九八年之後,國家經濟狀發生根本性好轉,中央對貸款地控制才不那麼嚴格,跟“國退民進”地節拍吻合,邵至剛地人生軌跡不發生改變的話。也是到那時才能透過丁向山地關係,接二連三的利用銀行貸款收購破產或將破產的國有企業。
但在九五年,邵至剛只有利用自行積累或者透過民間借拆的方式獲得資金,而透過這種方式籌集的資金量極為有限,肯定無法支撐他炒作商業地產地願望。
四鳳橋飲食廣場走到這一步,維持正常運營的事情有人各司其職,也沒有其他地方重新啟動類似專案的時機。邵至剛真是清閒下來。
目前還沒有到進入商業地產的時機,就算四鳳橋專案獲得成功,也並不意味著就是進入商業地產的時機,九七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對國內經濟影響最大的就是商業地產;但是由於九七東南亞金融風暴令東南亞各國製造業慘受打擊,反而讓國內的製造業迎來最佳地發展時機。
提起商業地產,張恪一直想以錦湖的名義在沙田那邊收購幾棟宅子。見邵至剛閒來無事,他又對商業地產那麼感興趣,便委託他跟許鴻伯去處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