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在舒適的房間裡,兩個人躺在床上,把床頭燈擰到最暗的光度,聊著天……這是一種美好的意境。吳運韜平時不喝酒,可是,晚餐時和Z部常務副部長梁崢嶸坐在一桌,為了勸梁崢嶸多喝一些,他也喝了幾杯“茅臺”。酒一多,話就多了。吳運韜用醉酒的人特有的不莊重語調問金超:“吃飯的時候怎麼沒看見你?”
金超說:“我在大餐廳。”
“哦。”吳運韜想起他是作為直屬單位負責人和Z部領導在小餐廳吃的飯。“梁崢嶸他……非要我喝酒……你知道吧?我是不喝酒的,我從來不喝酒……”吳運韜端起金超為他沏好的茶水,喝了一口,用溼潤的眼睛看著金超,突然轉換了話題說:“好好幹,金超,你一定要好好幹。”
金超坐起來,起誓似地說:“吳主任,我鞍前馬後!”
吳運韜滿意地點點頭,笑了。他是含著笑意睡去的。他腦子裡全是碰杯的聲音。這是他頭一次和梁崢嶸在一起喝酒。他早就想和他一起喝酒了。在這之前所有的機會都被徐罘佔據了,從此以後他就有了獨自接近梁崢嶸甚至邱小康的機會。這就是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之間的巨大區別。機會總是青睞佔有有利位置的人。現在他終於佔有了這樣一個位置。他才四十八歲,他還有的是機會。他自信他是善於利用機會的。他一定利用好一切機會。
會議開了三天。在另外一個吳運韜沒有喝酒的日子,金超陪吳運韜到附近的街心花園散步。此時正是薄暮時分,花園裡的人還不是很多,幽靜極了,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附近馬路上,汽車和腳踏車匯成一股洪流向遠方盪漾,叫賣報紙的小販靈巧地在車流中穿行。金超再一次意識到他的生活的巨大轉換。如果他是那個在車流中奔跑的報販,如果他的生活也是僅僅為掙幾毛錢而奔跑……他臉上有一種沉思的表情。他們坐在一隻木條椅上。
吳運韜問金超:“你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幾年了?”
金超說:“三年。讓我算一算……今天是八月二十九號,後天,後天我到咱們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就整整三年了。”
“真快呀!”吳運韜感嘆道,“真快。我還以為是昨天的事情。你知道嗎?你來的那一天……”他冗長地敘述那一天的情形———他經常說那天的情形,有時候說給其他的人,有時候直接對金超說。金超始終沒弄明白他為什麼總是不厭其煩地說這件事情。金超陪著笑,在臉上保持著第一次聽到這件事時的生動表情,有時補充一下吳運韜忽略了的細節。
“當時我實際上是這樣想的:這小夥子可能不錯,我說我要看一看。你看,我沒看走眼,金超。我現在還在想,當初我決定調你是對的……我不是說遠道的和尚會念經,我是看中一個人的品位和能力。這兩年你幹得不錯。我想了,東方文化出版中心要是有四五個你和林平、夏昕、鄭九一這樣的人,事情就好辦多了。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必須發展,中心下一步的發展,主要是要靠你們這樣的人材,有了人材,沒有做不了的事情……事情要大家來做,我想了,以後還要物色幾個人才,一個單位的發展,完全取決於你有什麼樣的人才……”
金超注意到吳運韜關於要再物色幾個人材的話,但是他沒有深想。
“我們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雖然是一個事業單位,但我們從事的工作,我們肩負的責任,是透過企業行為來實現的,因此,我們必須將行政管理方式改變為企業管理方式,也就是說,我們要將利潤產出作為每一個部門,作為我們整個單位第一位的目標。我以前說過,東方文化出版中心不是養官的地方。我們要淡化官本位觀念,不能把處長、副處長當官來做。這樣,我們就要有我們的用人標準,標準就是:看誰可以促進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效益和發展?”
吳運韜的談話方式發生了微妙變化,能夠給平平常常的話題賦予深刻意義,並且用組織得很好的書面語言表達出來。這種談話方式會擴大談話者的心理距離,金超一時還有些不適應,不知道該怎樣應答。他不會組織書面語言,同時他也不知道該怎樣把握和已經成為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第一把手的吳運韜的交往狀態。他臉上帶著恭順的笑容,聽吳運韜說下去。毫無疑問,吳運韜仍然把金超當作和別人不一樣的朋友。從京西賓館回來,金超就把吳運韜的話轉述給了師林平。
師林平把吳運韜說要再物色一些人才這件事看得很嚴重。
這個好不容易透過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中謀到尊嚴的人,像一種被稱之為獴的小動物一樣,不時直立起身子,轉動著小小的腦袋,警覺地觀察周圍是不是有什麼危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