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部分(第2/4 頁)
。”
趙良輔一抬腳,他身邊另一位士兵將手按在他腰上,好心的提醒:“太尉,請接槍。”
趙良輔解下配槍,一路走,額頭的汗珠滴落在地上,等他進入指揮所會議室,才一坐定,帥範拿出一份信函來,宣佈:“太師有令,鐵騎軍軍官全部趕赴杭州,接受為期六個月的騎兵戰術訓練,即日起動身,不得延誤。”
帥範唸完,懶洋洋的合上命令,催促說:“我的坐舟就在碼頭,諸位
吧。“
趙良輔鼓足勇氣問:“我們的兵呢?我們計程車兵呢?那可都是京城良家子,你們怎能傷害。”
帥範臉一沉,責備的說:“瞧你說的,都把我們當成什麼了——鐵騎軍已被調往惲州,配合地方官剿匪,我們已經加發了開拔費、節賞、訓練費等等,這些士兵將由新軍官統領,在鄆城直接換裝……等各位受訓完畢後,可以回到自己軍中繼續帶領他們,但在此期間,士兵需要透過實戰來訓練新武器。”
帥範說完,不耐煩的補充一句:“我還有事,先走一步。”
隨後,帥範揚長而去。
宣和元年正月。一直到十五,趙興城堡裡各種聯歡專案不斷,昌國公主借用這十幾天,已經跟趙興的孩子打成一片,但她與鄭居中卻沒有找見機會與趙興交流,因為初五過後,趙興領著一幫官員出去打獵了。宣和式步槍的研製成功,讓打獵不再是一件體力活,連趙興屬下的文官也喜歡扛一杆獵槍,帶上一大堆僕人飛鷹走狗,于山中追逐獵物。
趙興這次出獵,幾乎帶走所有的重要官員,而剩下不管事的小吏,只是懶洋洋的維持著衙門的例行運轉,無奈的鄭居中只好要求調撥一艘戰船,藉著假期前往昌國視察,但此時他才發現,沒有趙興的點頭,他在杭州連一輛馬車都調動不了。
“杭州廢除差役法了,官府不能強徵民間商船車馬”,南洋衙門留守官員翻著白眼回答:“官府徵用民間交通工具,万俟郎中那裡要出票,太師要蓋印,而後憑上去計財司領錢,用這筆錢再去僱車船馬匹。可如今大人不在,万俟郎中不在,我們出不了票。”
鄭居中氣的直跺腳,一名小吏還熱心提醒:“我聽說太宰大人住在苿莉園,你何不讓苿莉園開船。苿莉園碼頭常年停著五艘炮船,我瞧大人也用不著叫起五艘戰船,這裡離昌國很近,一艘炮船足夠了。”
鄭居中在杭州衙門沒有得到預料的東西,立刻返回來求見昌國。當時,昌國正在與苿莉園隔河相望的猶太人村落盪鞦韆。
苿莉園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河東河西兩個大建築群,河西的建築群以猶太人村落為主,村裡附屬建築是猶太大教堂、藏書樓,以及趙興的秘密研究院。另外,村落外散佈著六七個衛星村,這些衛星村的存在是給猶太村落提供勞動力以及農副產品的。
杭州百姓習慣把河西的猶太村稱之為“西莊”,意思是它是附屬於趙興城堡的建築,但蕭山知縣楊時卻不這麼認為,自他上任後,透過堅持不懈的要求,終於將趙興的西莊收歸蕭山縣所有,藉助這座西莊的存在,蕭山縣稅收終於走出了赤字陰影,但接踵而至的是變事:猶太人村落不再是封閉的社會,數條通向縣城的大路被整修一新,蕭山縣也藉著西莊的存在,與杭州州城完成了交通便利的多年夙願。
西莊成了蕭山縣的管轄範圍,連帶著西莊的藏書樓也成了蕭山學子最喜歡閒逛的地方,昌國公主所玩的這座鞦韆架屬於圖書館的附屬建築,類似這樣的設施已在體育館兩側,以及體育館樓後有不少,為了讓學子們能夠有個遊玩歇息的地方,體育館後面甚至建了一座跑馬場和射箭場。此刻,蘇遁正領著趙風、趙海在跑馬場上遛馬,而趙雲、趙山則待在公主的鞦韆架前,幫助公主推鞦韆。
鄭居中彙報完自己的遭遇,昌國公主嘟起了嘴,這位小姑娘雖然也就是十五歲大小,但皇家多年的教育,加上宮廷裡的勾心鬥角,讓她對於趙興玩弄的那套手法洞若觀火,她思考了片刻,開口說:“叔叔何必煩惱,這幾天我私下裡問了一下,昌國的港口光一年港口使用費也能收到六十萬貫,這六十萬貫,任叔叔僱什麼樣的船隻也都夠了,叔叔何不去三大票行打個招呼,叫他們提出一筆錢來,我們想僱什麼船,都已經有了。”
鄭居中恍然,他拱了拱手,準備告辭,昌國皺起眉頭,繼續說:“只是,叔叔,我們既然不能在除夕前抵達昌國,與百姓共慶正旦,那也不必現在就趕去昌國……此地樂,且讓我多玩幾日。”
鄭居中顯示一愣,馬上醒悟過來,他拱手:“原是叔叔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