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部分(第1/4 頁)
婪梢捕ㄎ�庋�厝聳俊�
趙興在這裡的意思是說,按宋代官場體制,像南洋事務局這樣龐大的巨獸,不該由他的家族世代把持,這也是替自己後世子孫減免災禍的做法,同時,也等於扔出了一塊畫餅,讓同時代的人搶奪。
對此,趙興左右的侍從唯有讚歎。
沒等他們想出馬屁話,一名挑擔的老翁挑著擔子走過趙興身邊,他兩頭的擔子裝滿了時令的鮮花,這些鮮花格外水靈,比路邊別人販售的都要花色鮮豔。鮮花擔子走過,一路留下股股香氣,這老翁邊走邊唱:“做園子,得數載。栽培得、那花木,就中堪愛。
特將一個、保義酬勞,反做了、今日殃害。
詔書下來索金帶。這官誥、看看毀壞。放牙、便擔屎擔,卻依舊種菜。“
趙興訝然,他立住腳詢問左右:“此何人也?”
侍從當中,一名負責福建司情報的官員湊上來回答:“此翁乃福建知名的陶鐵僧,他培育的花草甚為鮮活,今上大興花石綱的時候,此翁因進獻花木得到今上喜愛,故此得封保義郎,但此官銜只是職官,既沒有俸祿,也不進行磨
以此老繼續擔屎擔,種菜養花。每日在街上做歌而#P知道此老盛名。“
趙興的評價只有一個字:“雅!”
侍從石文冠不憤的嘟囓:“我等百戰瀝血,不過得一個朝奉郎的封賞,此老不過挑幾擔子糞,就成為保義郎,今上何其吝嗇。”
趙興搖頭:“此老擔糞養花,居然能做出如此詩歌,說明此老不是凡俗之人,這也說明:創造比任何事都有徵服力。
創造才是王道,而有知識,才是創造的翅膀。此老能在養花匠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他是一個有知識的養花匠——知識改變命運,果不其然。“
左右臉色依舊憤憤不平,趙興再度勸解:“休要小看了養花,鄧御夫幾株果木改變了西夏戰爭格局,這就是知識的力量,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此老養花種菜,能稱為行中翹楚,必有所長——知識改變命運,當我們面對這個奇人奇事的時候,唯有探究他成功的秘密,學人所長,才是正途。”
老翁陶鐵僧的動作很快,趙興一路尾隨,看著陶鐵僧沿途分花木。保義郎陶鐵僧的花木自然價格不菲,似乎他擔中的花木採用會員制銷售,不是熟悉的人壓根別想買到他擔中的鮮花。陶鐵僧一路將店鋪預定的花木分,不一會兒,挑子空了,陶鐵僧擔著空挑子,站在街心仰天大笑:“又得浮生半日閒。”
趙興的侍從雖然很不滿這個老翁因為會種花得到比他們更高的官位,但此時此刻,面對老翁的灑脫,面對他的自得其樂,軍官們不禁低下了高傲的頭顱,齊聲讚歎:“真雅士也!”
陶鐵僧明明看到這群軍官,外加一個身著朱紫衣的朝廷一品大員一路尾隨,但他卻毫不理會,自顧自的吟誦完,轉身揚長而去。留下趙興在身後流口水:“我若不是趙離人,寧願是陶鐵僧!”
左右不滿的嘟囓:“太師不是趙離人,我等恐死無葬身之地也。”
確實,沒有趙興的存在,蔡京正在猖獗,六賊大鎖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沒有他就沒有大宋如今的擴張與征服,他身邊那些崇尚鐵與血的軍官們,恐怕被文官階層迫害的活不下去。
其實,趙興也就是一聲感慨而已,他有點惋惜周圍的人沒有亞歷山大侍從的情趣,但這就是大宋,一個人文的大宋,一個君子大宋,一個人人都站立的大宋。
轉念回味過來,趙興大笑,高聲吟誦著李的《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一楫春風一葉舟,一綸絲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左右變色,相互警惕的互望。
這詞趙興以前吟誦過,是他在科舉及第後,棄官逃離京城的時候吟唱的,周邦式事後在筆記中記述了這段往事,眾人聽到這詩詞的再現,加上趙興剛才談到的繼任問題,以為趙興動了歸隱之心,他們相互遞了個眼色,不顧街頭上人來人往,不由自主的屈膝跪倒,相對哭泣:“太師預棄我等?”
此時,苿莉園內,閭丘觀引著眾人向程阿珠投遞了拜帖,朱大可則去尋找胡姬喀絲麗與廖小小的“遺孤”趙天。接到投帖後,程阿珠訝然的看了看名帖上的人名,問身邊的陳伊伊:“陳妹妹,你聽說過周永、遊解這兩個名字嗎?”
陳伊伊拿過拜帖,細細一看:“環慶來的,定是相公在環慶收養的遺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