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部分(第2/4 頁)
入廂軍,許諾朝廷以南洋之地予以補償。具體如何補償由趙離人發愁去,我們不管。“
張來的動作張商英發覺了,黃庭堅的阻止也讓他心驚肉跳,他拿起幾份奏章,心有餘悸的自言自語:“巧啊,趙離人這奏章恰好解決了朝廷的難題。”
張商英一邊說,一邊用眼角偷瞥著幾位大人的臉色,劉逵臉上表情一片茫然,黃庭堅等人若無其事,張商英又思索了一下,扔下奏章回答:“就這麼定了,從陝西編練廂軍,再從蘇州編練受災百姓……南洋的地一畝才數十個銅板,如此一來,(道君皇帝造成地)百貫左右的損害,怕要折算成千畝土地,若有萬貫損害,折算的土地怕是一天都走不完,百姓這下也該滿意了。”
張商英說完,又嘆息說:“兩年了,這兩年過去了,我們還有擦不完的屁股。”
黃庭堅沉默不語,他拱一拱手,告辭而出。張來與王欽若緊緊跟隨,張商英衝劉逵呶呶嘴,小聲叮嚀:“快派一個大閣跟隨,聽聽他們在說什麼,我懷疑這裡頭另有名堂。”
廂丁得編練以及軍隊的調動屬於樞密院管轄,劉逵是韓忠彥舉薦地舊黨人員,嚴格的說他是傾趙興的黨派,但如今韓忠彥去世,使他的立場有點搖擺不定,聽到張商英的吩咐,他趕忙叫過來一名太監,叮嚀幾句,太監馬上出殿而去。不久,太監返回,彙報說:“黃相公走入旦德樓門洞,曾仰天嘆息一句:‘趙離人又手癢了,瞧這架勢,恐怕是西夏。’”
“西夏,西夏能有什麼?”劉逵茫然的瞪大眼睛。
張商英愣了一下,沉默片刻,他慢悠悠地回答:“韓相公辭世後,推薦侯蒙候元功接任北洋衙門,歷來南洋事務局、北洋事務局是由三宮出任的,侯蒙雖負士林聲望,但畢竟是一名州官,朝廷的意思是別遣宗室子出任北洋衙門提舉,而以侯蒙為職官。”
張商英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舊黨的大本營,朝廷要派遣一名宗室王爺出任北洋事務局的寄祿官,而這名寄祿官掛了北洋事務局的提舉頭銜,卻並不到任,實際上的差遣官還以侯蒙為主。只是身為差遣,侯矇頭上不能罩上“三師”的頭銜。
劉逵點頭:“朝廷既然已經定了,還請儘快下令,以免北洋事務局空懸職官。”
張商英拉完了關係,接著又談正事:“黃魯直在趙興身邊待過數年,熟悉趙興的脾性,他這麼一說,絕對不是無地放矢,只是我納悶,陝西廂丁移戎,跟對付西夏有什麼關聯?”
劉逵若有所思:“趙離人的心思我猜不透,當初韓相曾說過,趙離人設計圈套,總是一個套一個,後手不斷,唯有事到臨頭才能恍然。黃相公既然如此說,那一定是有根據,或許趙離人是想訓練陝西廂丁,但這對朝廷也有好處。朝廷不花一個錢,讓趙離人安置數萬廂丁,這種不會有錯吧。”
張商英點頭:“本相昔日聽呂惠卿與章惇老大人都說過,趙離人設計的計謀,最擅長用蜜糖裹住大棒,初一看,這計策甜蜜無比,對你大有好處,但等到你添光蜜糖,就會發現裡面是冰冷的鐵棒。
今日這計策,初一聽對朝廷確實有利,但我卻猜不透,這蜜糖裡裹的是什麼棒子。你為樞密使,我聽說侯蒙與趙離人交情不錯,你當努力探聽一下,這趙離人又打著什麼主意。“
劉逵點頭,他又一指桌案上地幾份奏章,詢問:“如此,陝西所請,趙離人所求,該如何處理?”
張商英點頭:“且顧眼前吧——如今各地民變不斷,都是道君陛下的遺禍,陝西所請,趙離人所求,短期看對朝廷有好處,我等別無它策,只能先添幹那些蜜糖了。”
劉逵領命而去,隨後,朝廷明發詔書,同意在陝西編練廂軍,新編練的廂軍將移戎杭州,由杭州出面安置在海外。同時編練的還有蘇州各地的廂丁。
中國人鄉土觀念濃厚,知道編練廂軍要移送海外後,兩地百姓多有逃亡者,陝西方面隨後遞交申請,希望派遣兩支軍隊一路押送廂軍送抵杭州,而由此出現的兵力空缺,希望朝廷能將整編過後的禁軍調遣來陝西移戎。
朝廷禁軍移戎它地,是宋朝對於地方的一種鉗制策略,難得有地方出函要求禁軍去他們那裡消耗當地糧草,劉逵想都沒想,立刻批覆同意,事後,他意猶未盡的要求蘇州方面也派出主力禁軍押運廂軍前去杭州,同時催促趙興趕緊公佈南洋墾殖策略。
趙興很爽快,馬上公佈廂軍的墾殖策略,他宣佈:移戎廂軍服役期為十年,服役期間薪水按照南洋事務局海外服役薪水發放,同時還補償等同於當年薪水的田地,而田地出產概不徵稅,完全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