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時家裡沒有人做到五品官,也就與世族無緣了。這對舊門閥是何等沉重的打擊呀!因此他們把新的《姓氏錄》叫“勳格”,也就是功勞簿。他們很不滿意,然而有很多人卻是衷心擁護的。誰呢?廣大寒門子弟。原來他們被世家大族擋住了晉升之路,現在,只要憑自己的努力,他們也可以躋身仕途。所以說,《姓氏錄》的編訂加快了士庶合流,擴大了統治基礎,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從武則天本人的角度講,她也實現了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實質性的轉化,文水武氏成了天下第一等高門,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提高了自身門第還不算完,武則天再接再厲,又追封亡父為周國公,母親楊氏為代國夫人,後來又改封為榮國夫人,品級第一,位在王公母妻之上。武則天父母的封號並不匹配,按照當時的規矩,誥命夫人的封號應該和丈夫保持一致,她父親封為周國公,母親應該封為周國夫人才對。那為什麼封為榮國夫人了呢?這就是武則天在提高自己家族地位的同時,也要抬高自身聲望,她是故意做給天下人看:我母親得到如此尊貴的封號,不是因為她嫁了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丈夫,而是因為她生了一個傑出的天才的女兒——武皇后。
。 想看書來
二 打造公眾形象
可是,僅僅提高門第是不夠的,當年,王皇后的門第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無懈可擊,可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被廢的命運。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永遠保住皇后的位置呢?武則天決定進一步提高自身聲望,讓大唐的臣民知道,她最有能力、最有資格做他們的女主人。怎樣才能提高自身聲望呢?武則天決定先提高自己的出鏡率,讓普天之下的百姓都加強對她的認識。為此,她承擔了兩項大的禮儀活動。
第一個就是躬行親蠶之禮。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男耕女織。皇帝就是天下農夫的表率,因此在國家典禮中有親耕之禮,就是皇帝親自種田,顯示對農業的重視。同樣,皇后也有親蠶之禮,就是親自養蠶,表示對家庭紡織業的重視,做天下婦女的表率。這個禮儀是國家大典,非常隆重。在舉行典禮之前要先行齋戒五天。真正行禮那天,皇后天不亮就要起床,在儀仗隊的護衛之下出宮,到提前安排好的先蠶壇,所有的內外命婦均須隨行。因為這個儀式太複雜、太累人了,所以沒有多少皇后親力親為。唐高宗的王皇后好歹也當了六年皇后,卻從來沒有履行過這個職責。但是,馴獅子驄出身的武皇后可不想放過任何一次出鏡的機會。要想出風頭,就不怕吃苦頭。從顯慶元年(656年)開始,武則天共五次行親蠶之禮,比唐朝任何一位皇后都更加盡職盡責。皇后出行自然要有內外命婦跟隨。武則天每次都要率領內命婦如天子妃嬪、太子妃嬪,外命婦如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王妃、誥命夫人行禮,在她們面前混了個臉熟,彼此增進了感情。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提高了她在公眾前的知名度和好感度。可惜那時候沒有報紙,否則天天可以上頭版頭條了。
武則天要出的第二個風頭是衣錦還鄉。楚霸王項羽說得好,富貴而不還鄉,如衣錦夜行。當年楚霸王因為非要衣錦還鄉,還要把都城遷到故鄉,所以吃了大虧,還落下了楚人沐猴而冠的笑柄。可是世易時移,武則天此時還鄉卻大有收效。就在顯慶四年十月,在處置完長孫無忌案件之後,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前往東都洛陽散心,次年二月又從東都北上,巡遊幷州。幷州是李唐龍興之地,當年李淵就是從這裡起兵,一路打到長安,當了皇帝。現在李治到來,當然要緬懷一下先烈。但是對於武則天來講,幷州的意義就不一樣了。這裡是她的祖籍,父親死後,她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最暗淡的歲月。現在時來運轉,終於輪到她大顯威風了。俗話說,誰笑到最後,誰就笑得最好。武則天大擺酒宴,歡會親鄰。皇帝李治也給足了她的面子,特別下詔幷州八十歲以上的婦女版授五品郡君,給老太太們一個榮譽頭銜。幷州當年好風光,兩個人足足旅遊了兩個月才打道回府,武則天的親民形象一下子大放異彩。透過這一系列活動,武則天的人望空前提高,一位美麗大方而又和藹可親的國母形象樹立起來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三 理順家庭關係(1)
從國家的角度講,皇后是天下之母,但是,這個位置來源於她在家庭中的角色。在家庭之中,她是李治的正妻、皇子的嫡母,此外,她還是李家的媳婦和武家的女兒。她要同時處理好多種複雜的關係。只有確立了在家族中的地位,有安定團結的大後方,才能順心如意地當好國母。武則天聰明過人,她在努力打造自己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