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3/4 頁)
能用攻擊張寧和古比雪夫的那種小飛機來進行宇宙航行。
就算他們的駕駛員都不是自然生命體而是生產線上製造出來的,他們地軍官對手下不存在一點點的階級友情,那也太可怕了:那種小飛機根本經不起稍微上點檔次的恆星風暴或流星雨打擊。靠這種東西進行長距離宇宙航行,跟開著電瓶碰碰船橫渡太平洋沒什麼兩樣。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在這一百年中,費里亞在這種高損耗的搜尋中損失了多少人力物力。
既然搜尋都花了這樣海量的心血,那這個侵襲地球的作戰計劃必然應當是相當可靠,起碼經過了數十年推敲的相當完美之作。以我這種不怎麼懂戰術的人看來,此時都應以雷霆之力拿下敵方地一兩個要塞以構築前沿陣地(他們最初對三星的幾次進攻也證明了這一點)。然後大量地把軍隊輸送過來,積蓄到相當強的實力後,或反覆騷擾,或大舉進攻都可。只要願意付出一段等待的時間以積蓄實力,他們必然能在措手不及的我們面前取得絕對主動。
然而費里亞沒有這樣做,他們似乎完全無視在他們的主星和三星之間十三萬光年的浩瀚星海,以近似於瘋狂的毅力將接近地球方向的軍隊全部派了過來,並在尼普爾海姆IV上大肆生產裝備軍隊。以六個月不到的時間完成了這次堪稱狂妄的超級遠征作戰部署,跨越了十三萬光年的茫茫征途,把以陸軍為主的近二十萬部隊一口氣投向了地球。
七月事件就是在他們的這此狂妄、瘋狂、愚昧、無法無天、蠻不講理的遠征時發生的。事件已經過去兩年,也許我們雙方都逐漸開始有資格回顧過去。對任何一方來說,七月事件的最終結果都不該發生。費里亞的作戰方案完全不顧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似乎僅僅以及時消滅人類為目的。那種狂妄的戰術在正常情況下絕對不會得逞,但GDI內部的扯皮糾紛和失職使他們幾乎成功了。
七月事件最後的核火消滅了他們的遠征大軍,也在費里亞核心點燃了內部暴亂的星星之火。尼普爾海姆IV上服從費里亞統治上百年的各種族趁其傾全力遠征地球,後方空虛嗜忽然發起了大叛亂。積蓄了許久的火種一齊迸發出來後,瞬間便照亮了尼普爾森星系的茫茫夜空,迅速擴充套件為燎原之勢,那裡地局勢已經亂得一塌糊塗。
既然叛亂髮生得如此容易,則可證明土著居民對費里亞集團的不滿自然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費里亞集團也不可能不知道這種威脅。那為何他們會無視後方的動亂隱患。仍然向我們用兵?僅僅用一句“狂妄”就可以解釋嗎?他們的智力普遍有問題?
三星的將領也許會認為敵人狂妄,但絕對不會認為他們弱智。與費里亞軍的交手中。我們已深深感到了他們的文明程度起碼不亞於六六年的地球人類世界。
這就是人類遠征艦隊的將領們困惑不解地問題。那些聰明人都解答不出的疑惑,我看了之後自然也只有乾瞪眼。
尼普爾海姆IV上的大內亂迅速發展到了當地的費里亞核心不能控制的地步。為了控制局勢,他們不停地向宇宙中殘餘的其餘部隊發出了召集令。未參加七月作戰的老部隊和大半七月事件後新組建地部隊已被召回了尼普爾海姆IV進行鎮壓,但局勢仍不樂觀。
這種不樂觀對人類世界來說則恰恰相反,情報庫提供了人類世界到尼普爾森星系之間數十個星系的詳細星圖,並且證實其中一半的星系已無任何費里亞軍事勢力的存在,成為了絕對真空地帶。只要沿著某條路線前進,可以不費一槍一彈地抵達尼普爾森星系。將復仇的炮火盡情地傾灑到費里亞的頭上。
“經過反覆研究論證,目前已選出了兩條最適合進軍地路線,茲定名為A路線和B路線,具體路線圖見附件圖文。”奧維馬斯在信中寫道:“其中A路線經過的星系中均有費里亞軍駐紮或頻繁活動,B路線則為無遇敵路線。為採取何種路線進軍,我方將領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我本人意見傾向於A路線,即使不能成功對尼普爾森星系進行報復打擊。也可大量消耗費里亞軍現存宇宙軍實力,為下一輪攻擊掃清障礙。即便費里亞遠期實力遠超目前情報預計,我們也可藉此為下一步防禦作戰積累經驗和減小壓力。”
上將說得好聽,實際他心裡怎麼想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我看信至此,頗為惡意地產生了一個念頭:“上將是想以遠征艦隊的戰火為自己換取一個元帥節杖吧?真不要臉。”
這種無恥的念頭被寒寒等人攻擊為“無聊地妒忌”自是理所當然的。但相對我因一點點小小的虛榮心產生的微不足道的嫉妒而言。前線的兩大巨頭就顯得太不象話了。眾所周知,奧維馬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