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大戰期間和戰後就不能那樣發展。沒有田納西河流域工程(這是羅斯福的百日新政期間的遐想之一),那兩顆結束第二次大戰的原子彈也就製造不出來。當然,原子彈有其利弊,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下面這個事實:蘇聯到了50年代中期肯定會掌握核武器的生產技術的。固然,製造原子彈不是興辦田納西河工程的主要目標,它開始只是沿河建築一系列水壩,向本流域內的居民供應和出售電力。但是結果是防止了河水侵蝕300萬英畝的農田土壤,把整個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九倍,而且原來投入工程的資金已以繳納聯邦稅的方式全部償還。這項建設本是參議員喬治·諾里斯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但是計劃的實現還是靠羅斯福。羅斯福剛到白宮,各事未定,就給諾里斯寫信說:“一俟目前這批緊急法案搞完”,就希望他來談談有關“田納西流域的發展計劃”。有這樣一位總統在,人們自然會感到,無論想做什麼事都是可以做到的。
※※※
不過也有做不到的事。銀行可以保住,農民可以得救,捱餓的人可以給飯吃,奔騰澎湃的田納西河可以馴服,但是美國是一個工業國,工業上有許多問題卻不是憑法律可以解決的。羅斯福也曾試過一下,在他的新政措施中,全國復興總署是費了最大氣力來辦的。不能認為它徹底失敗了,因為它鼓舞了人心,而且由於加強了勞工組織,可以說對經濟最後能夠復興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它雖則沒有達到羅斯福原來的期望(顯然沒有),可是確實使全國有如戰時一般,暫時團結起來了。全國復興總署的歷史,有點像一場足球賽,派出的球隊雖然十分出色,最後卻輸了球。休·約翰遜將軍一開頭就預測將來的結果,他打了個用語雜亂而寓意巧妙的比方:“開頭是看煙火,後來是放冷箭。幹這件事,好比睡在斷頭臺上跟人打賭,希望萬中得一,刀子下不來。”
約翰遜是新政派中風頭最健的人物,羅斯福選中了它負責主持全國復興總署工作。這個機構之所以沒有取得多少成就,也許是由於他那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態度。誰礙他的事,他就罵人,說人家是“血裡帶著耗子氣味”,“國務院裡油頭粉面的花花公子”,“靠說空話、蠢話、廢話吃飯的傢伙”,等等。他還把商業部大廈的辦公室比做聯邦火車站的收小費的廁所,因此開罪了胡佛。不過,全國復興計劃之不易成功,在5月7日羅斯福的第二次爐邊談話中就可以聽出來了。當時總統提到要辦全國復興總署,說他要求企業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擬訂計劃”,政府在各個工業絕大多數從業人員的協助下,“有權制止不公道的做法,並強制執行所訂立的協議”。
羅斯福的目的是要消除你死我活的競爭和女工童工的殘酷待遇,這是正派的企業家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問題是,由資方按工業種類訂立法規,當然就意味著要停止對托拉斯進行鬥爭,要恢復資方定價制。勞工方面很不安,於是約翰遜只好聽從了鐵路員工協會總顧問唐納德·裡奇伯格的勸告,在《全國復興法》中加上第七條第一款這一歷史性的條文【這一項條文的主要內容是:工人有“組織和透過他們自己選擇的代表進行集體談判工資的權利”;不得限制工人加入自己選擇的工會作為受僱條件;僱主應遵守總統批准的有關工資、工時等規定。——譯者】,使集體談判合法化,從而推動了30年代工人運動的發展。對於將來要發生的事,大企業家這時已有預感。全國製造商協會和美國商會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對這一條表示了強烈反對。於是羅斯福把贊同和反對的兩派代表請到白宮開會,就條文的措辭取得了協議。會議結束時,第七條第一款條文原封未動,這並不是一個吉兆。企業家們和他們在國會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為他們當中有些人認為,一切自由競爭都應該停止。正如瓊斯-拉姆森機械公司當時的經理拉爾夫·弗蘭德斯所說,他們“完全相信,要復興和繁榮,就非限制競爭不可”。
“鐵褲漢”約翰遜的宣傳工作乾得很出色,所以1933年過了大半,人家還沒注意到隱藏著的棘手問題。一次,亨利·華萊士跟約翰遜談話,談到印第安人所崇拜的一種神鳥,約翰遜就以印第安人的表意文字為藍本,畫了一隻藍鷹作為全國復興總署的標誌,在下面寫上“人盡其責”這句話。他在對報界談話時提出了嚴重警告:“不管個人還是團體,誰要是不尊重這隻神鳥,後果自負。”凡是遵守他所制定的法規的企業,可以在廠門店門掛上藍鷹徽。開汽車上街的消費者則在擋風玻璃貼上這個圖案。《時代》週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藍鷹徽。有四個女孩在背上刺了藍鷹花紋。在舊金山壘球場上,八千個兒童排隊組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