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斯福去了個絕大威脅。有那麼很少很少的幾個人,要是他們活了下來,美國的歷史跟現在就會大不相同,朗格是其中之一。
羅斯福知道,無論如何,他必須對付從右邊來的第三黨的挑戰。史密斯、庫格林和湯森是決心把朗格那支交響樂奏完的。葬禮過後九個月,廠播神父就向他的廣大聽眾——他那些聯播電臺已增至三十五個——宣佈,一個叫做聯盟黨的新黨已經成立了。這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在克利夫蘭市舉行。在會上,庫格林把神父的硬領扯下,跟史密斯和湯森手挽手,全場聽眾不禁起立歡呼。如果聽眾的本意只是來看看熱鬧的話,那麼他們真的如願以償了。庫格林的長篇演說痛詆羅斯福。他每說完一句誣衊總統的話,聽眾就熱狂地喝采。演說的高潮運用了最富戲劇性的煽動群眾的手法:庫格林的洪亮的聲音忽然啞了下來,他搖搖晃晃地離開講臺,一下子倒在衛士的懷抱裡,成千上萬的聽眾不禁失驚大叫。他在電臺廣播時從沒有發生過這樣情況。但是他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個廣播電臺上的人物了,也不僅僅是個神父了;多年以來,他講的東西與講道已絲毫沒有什麼相同之處了。
1935年春季,總統那些最親近的顧向們得出了給論,認為總統對社會大眾所起的教育作用減少了。他們把意見告訴了總統,總統卻說,“人們每天都在報紙大標題裡看到同一個人的名字,每晚都在收音機裡聽到同一個人的聲音,是要感到厭倦的。……由於人性上的弱點,長時間地聽到最高音不斷重複,個人心理是接受不了的。”
但是在這方面,群眾的智慧也許比表面看來要深刻。除了政治以外歷史還有其他的內容。在前十年的無關重要的小事中可能潛伏著後十年的社會風氣,只不過需要適當的培養,經濟情況也要有所變化。不過並不是一切小事都是這樣的。1935年5月,全國來了一陣子寫連鎖信【一個人把一封信分寄許多人,這些人又複寫分寄別人,並請他們照樣複寫分寄,這叫做連鎖信,本身並無意義。——譯者】的狂熱,你要在其中尋找什麼重要意義那就徒勞無益。另一方面,在恩里科·弗爾米【義大利核子物理學家(1905-1954年),1938年後住在美國,1945年參與原子彈的製造。——譯者】那個裝置簡陋的羅馬市小實驗室裡所引起的激動,現在回顧起來,倒是個對其意義認識不足的例子。從弗爾米的妻子勞拉所寫的有趣的記述可以看出,弗爾米和他的學生們那樣用中子一個又一個地轟擊各種原子,事實上他們已經成了最早一批的分裂鈾原子的物理學家,不過自己還不知道。他們搞出來的也是一種連鎖反應。
介乎無足輕重的小事和令人咋舌的大事之間,還有許多新奇的事,使1935年成為技術發展上的分水嶺,有的比同年國會中的激烈辯論還令人經久難忘。例如,星期日的聽眾聽厭了庫格林神父的廣播,把收音機指標撥一下,也許會聽到二十歲的奧森·韋爾斯在另一個節目裡扮演一個叫做“影子”的角色,又名拉蒙特·克蘭斯頓:
『馬戈特:啊,拉蒙特,看呀!那個茶房往廚房走去,不用推門,門就自己開了!
影子(不在意地說):對啊。那是用光電射線把門開啟的。
馬戈特:啊,光電射線是什麼東西?
影子:看看門的兩邊吧,馬戈特。那地板上有鉻制的東西,看見嗎?那些東西頂上藏著燈泡,看見嗎?兩個燈泡之間,有一道光束。人走近門,身體就擋住了射線。光束一斷,門就自動開啟了。
馬戈特:妙極了!』
在1935年,這確實是巧妙的,可是這只不過是電子工業最早的雛型。到了後來,電子裝置就不僅僅代替了看門的,而且代替了好多別的人,例如開電梯的,在滾木球戲場上撿木柱的,在郵局裡分信的,在商店裡開帳單的,給染織品配色的,給流動的東西點數的,在監牢門口守衛的,在保險公司裡計算保險費的,管帳的,分派刊物的,以及做成千種熟練和非熟練性的工作的人。一句話,自動化己經開始了。
通訊革命也開始了。由於馬歇爾·麥克魯漢所謂“天下一村”的出現【麥克魯漢(1911-?)是加拿大作家。他說,到了二十世紀末期,由於電子通訊工具發達,人們彼此聯絡容易,全世界的人互相瞭解,好象同住在一個村子裡邊一樣。】,個人的清靜給擾亂了,書面的文字被取代了。1935年6月,喬治·蓋洛普第一次進行民意測驗,那是為楊格和魯比肯廣告公司舉辦的。約翰·希爾、厄爾·紐瑟姆、卡爾·拜奧爾都辦了“對外聯絡”機構。1935年,由米麗亞姆·霍普金斯主演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