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3/4 頁)
布一道命令,於是法國人服從了波旁王朝。經驗告訴我們,無論發生什麼事件,那樁事件總與頒佈命令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意志相聯絡。
①一八六四年,在法軍支援下,馬克西米連取得了墨西哥王位。
②指一八六六年奧、普戰爭。
史學家們依照舊習慣——承認神干預人類的事務,想從賦有權力的個人的意志表現上尋找事件發生的原因;但是,這種結論即不能用推理證實,也不能用經驗證實。
一方面,推理表明,一個人的意志的表現——他說的話——只是表現在一樁事件上(例如在一場戰爭中或一次革命中的全部活動的一部分);所以,不承認一種不可理解的超自然的力量——奇蹟,就不能設想幾句話會是千百萬人的運動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即使我們假設幾句話可以是事件發生的原因,但是歷史又表明,歷史人物的意志的表現在許多情形下不產生任何效果,就是說,他們的命令非但時常不被執行,有時竟出現與他們的命令完全相反的情況。
不假設神干預人類的事務,我們就不能把權力當作事件發生的原因。
從經驗的觀點來看,權力不過是存在於個人意志的表現和另一些人對履行這個意志之間的依賴關係。
為了說清楚這種依賴關係的條件,我們首先應當確定意志表現的概念,承認它是屬於人的,而不是屬於神的。
假如神釋出一道命令,表示自己的意志,就像古代歷史告訴我們那樣,那麼,這種意志的表示與時間無關,也不由任何東西引起,因為神與事件並無牽連。但是,如果談到命令——它是在一定時間行動的、彼此相關的人們的意志的表現,為了說明命令和事件的關係,就應當重新確定:一、發生一切的條件:事件和釋出命令的人在一定時間內行動的連續性,二、釋出命令的人和那些執行他的命令的人之間的必然聯絡的條件。
!
6
只有不以時間為轉移的神的意志的表現,才可以和若干年或若干世紀的一整串事件有關,只有不受任何事物影響的神,才可以由他自己的意志來確定人類行動的方向;但是人是按一定時間行動,而且親自參與事件的。
只要重新確定第一個被忽略的條件——時間條件,我們就可以看出,沒有使後一道命令可以執行的前一道命令,則任何命令都是不可能執行的。
從來沒有一道命令是自發地出現的,也沒有一道命令是適用於一連串事件的;而每道命令都是來自另一道命令,從來不是針對一連串事件,只是針對事件的某一時刻。
例如,當我們說拿破崙命令軍隊去作戰的時候,我們是把一系列連續的、互相關聯的命令結合在一道同時下達的命令中的。拿破崙不能下命令出征俄國,也從來未曾下過那樣的命令。他今天命令向維也納、柏林、彼得堡發出這樣那樣的公文;明天又向陸軍、艦隊、兵站部發出這樣那樣的指示和命令,等等,等等——成百萬條命令,這許多命令形成一系列導致法國軍隊進入俄國一連串事件相應的命令。
拿破崙在位時,曾發出遠征英國的命令,並且為此用了比用在任何別的計劃上更多的力量和時間,可是在他統治的全部時間內,從來不曾有一次企圖執行這個計劃,卻侵入了他屢次認為宜於結成同盟的俄國,其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形,是因為前面那些命令對一連串事件不適宜,而後面一些命令卻是適宜的。
若要命令確實能夠執行,就必須發出能夠執行的命令。但是,要知道什麼能執行、什麼不能執行,是不可能的,不但在有成百萬人參加的拿破崙進攻俄國的情形下不可能知道,即使在最簡單的事件上也不可能知道,因為在這兩種情形下都會遇到成百萬種阻礙。每種被執行了的命令,同時總有大量未執行的命令。一切不能執行的命令,都與事件不相聯絡,所以未被執行。那些能執行的命令,只有與一貫的命令相關聯,與一系列事件相符合,才得以執行。
我們以為一個事件的發生是由於它的前一道命令所引起的,這個錯誤的觀念之所以產生,是由於我們只看見事件發生了,在成千上萬條的命令中,只有幾條與事件有聯絡的命令得到了執行,卻忘記了由於不能執行而未被執行的那一些。此外,我們在這方面的迷誤的主要原因是:在歷史記載中,一系列不同的難以數計的、細小的事件,例如引導法國軍隊到俄國去的那些事件,按照這一系列事件所產生的結果被歸納成一樁事件,與這一歸納相應,又把那一系列命令歸納成一個單獨的意志表現。
我們說拿破崙想進攻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