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氏。兩人各執己見,最後決定由同治帝自己決定。結果同治帝採納了慈安的意見,同意立阿魯特氏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宮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
響力。
由上可見,慈安皇太后不僅有德,而且有才,小事不拘,在大事上決不糊塗。慈安的存在對慈禧是有著相當的震懾作用的。但是,天不假年,光緒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戌時,慈安崩逝於鍾粹宮,終年45歲。慈安之死,事先沒有什麼明顯徵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體稍感不適,第二天晚上就死了。慈安對自己病情發展如此之快也感到意外,她說:“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病,皇帝侍藥問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同治帝對慈安的猝然而逝,也深為不解:“初九日,慈躬偶爾違和,當進湯藥調治,以為即可就安。不意初十日病情陡重,痰湧氣塞,遂至大漸,遽於戌時仙馭升遐。”
事出太過突然,令朝野皆驚。慈安身體一直很好,她自己也說“體氣素稱強健”,認為自己“克享遐齡,得資養”。一個素稱體健之人,怎麼得點小病,不足兩天就死了呢?人們對此議論紛紛,作了種種猜測。
慈安個人小檔案
姓氏:鈕祜祿氏出生:道光十七年(1837)七月十二日
屬相:雞父親:穆揚阿
丈夫:咸豐帝奕子女:無
入宮:咸豐二年(1852)二月封貞嬪:咸豐二年(1852)二月
封貞貴妃:咸豐二年(1852)五月晉封皇后:咸豐二年(1852)六月八日
二十五日
尊為皇太后:咸豐十一年(1861)最得意:入宮很快當皇后
七月十七日
最大遺憾:未生子女卒年:光緒七年(1881)三月十日戌時
享年:45年入葬:光緒七年(1881)九月二十七日
陵寢:普祥峪定東陵徽號:慈安端康裕慶昭和莊敬皇太后
諡號: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
天祚聖顯皇后
相關閱讀書目推薦
(1)徐徹著《慈禧大傳》,遼海出版社,1994年
(2)左書諤著《慈禧太后》,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3)寶成關著《奕訢慈禧政爭記》,吉林文史出版社,1980年
(4)徐廣源著《清東陵史話》,新世界出版社,2001
第五部分 無冕女皇——慈禧(1)
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為躲避英法聯軍進逼北京之禍而逃到熱河行宮的咸豐帝病重。自知時日不多的咸豐帝安排了後事:立皇子載美國畫家卡爾女士繪慈禧像淳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等八人為顧命大臣,輔弼幼帝,贊襄一切政務;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其生母慈禧掌管;顧命大臣擬旨後要奏請加蓋“御賞”“同道堂”印章。咸豐帝的本意是要讓八大臣與兩位后妃互相牽制,共同輔佑幼君,卻製造了兩派勢力之間的矛盾,為日後辛酉政變埋下了伏筆。同年七月十八日,咸豐帝入殮,以
同治帝名義尊孝貞皇后為皇太后,即母后皇太后,尊懿貴妃為孝欽皇太后,即聖母皇太后。九月三十日,兩宮皇太后聯同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十一月,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兩個女人,特別是慈禧,成功走上了中國權力的最巔峰,成了近代中國最有權勢的女人,統治中國達48年之久。
慈禧會見外國女賓
慈禧生於道光十五年(1835),死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卒年74歲,她的一生幾乎與中國近代史相始終。她所駕馭的大清國這隻巨船已經是百孔千瘡,她所遇到的是她的列祖列宗所從來沒遇到過的大動盪、大變化的時代。她親身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她一生經歷的重大事件之多、國家政局變化之大,是任何一位日本人送給慈禧的洋車清帝所不能比的。
近人研究慈禧的專著很多,文章更是不少。縱觀各家著述,史料翔實,論證精闢,各有獨到之處。然而所涉及的慈禧的功過行止,卻幾乎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詳略、輕重、角度、取捨不同而已。筆者不願對慈禧做一個全景似的概括掃描,只想根據清宮檔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研究的成果,講一些鮮為人知的,或知之不詳的,或知之有誤的史實,供讀者回味欣賞,補正史之不足,匡傳聞之謬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