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號凌雲(第1/3 頁)
《踏破抄襲之境[穿書]》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六章
修真界中,距玄真教大師兄裴鏡清隕落,才過一月。
千秋大夢之境中,卻已是年月漫漫不知期。
古人有云,坐井關天,千秋大夢之境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裴鏡清識海中的明鏡臺,是白玉井臺的模樣,井口清水如鏡。
那日,他受損的神魂被明鏡臺收入,從井口猛然落下。
裴鏡清還以為自己會掉到井底,但失去平衡的瞬息間,他睜開眼,卻發現自己好好站在半空中。
於是他抬頭看向頭頂,上方卻不見井口。
白雲渺渺的天空中,差不多是早晨日出的位置,懸著一面漢式昭明鏡。
裴鏡清仔細看去,發現那是昭明鏡的背面,上有標誌性的小篆銘文: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裴鏡清忽然意識到自己能看見,神魂還是以實體存在的。
所以下一步,裴鏡清猛然舉起自己的手。
他用眼睛,看到了自己的手。
在這千秋大夢之境中,他不是個盲人!
裴鏡清緩緩閉上眼,感受黑暗,隨後睜開,鎮定地看向前方。
前方竟然有無數境界。
有一境界,山海異幻,巨獸靈奇,浪漫非常。裴鏡清曾見海中巨魚變幻為鳥,長翼如垂雲,振翅而飛,扶搖而上九霄。
有一境界,道法自然,老君山雲海翻湧,函谷關雄然傲立,裴鏡清曾與倒騎青牛的先生漫遊其間,由足下開啟千里之行。
……
這些境界,就是千秋大夢之境。
是先賢們的思想境界。
是他們的識海文心。
在這千秋大夢之境中,裴鏡清脫離了抄襲之境的壓制,很快養好了神魂,被傳入不同境界,接受先賢指點,與先生們辯答古今。
這裡空間奧妙,時間不存。再漫長的年月也許不過一瞬,再龐大的山海也許不過一隅。
裴鏡清的下一秒或許在舊上海,有軌電車叮噹開過,他與先生一同走在領取稿費的路上,談論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對莊周的評價。
他的上一秒或許在異幻山海間,與先生逍遙地坐在鵬鳥不知其幾千裡的脊背上,裴鏡清說起後來一位先生對先生評價“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先生大笑。
思想不受疆域限制,因此空間沒有意義。
時間不能侵蝕思想,因此時間沒有意義。
從奠定源頭的先秦諸子,到救亡圖存的近現代思潮,千秋一場大夢,夢中大浪淘沙,一代代脊樑燦若星辰,照耀從未斷流的萬古長河。
裴鏡清覺得,自己真是古往今來最幸運的學生。
沒了抄襲之境的壓制,又有先賢指點,因此重新修行起來,速度是一日千里。
裴鏡清重新修行的基礎,依然是玄真心法。
一來,玄真心法是五位師父當年親授,裴鏡清眷戀師門,不願更換;
二來,玄真教是裴鏡清吸取道教眾長,精心為劍仙凌雲設計的宗門,玄真教對弟子的教導,比如勤修苦練、不走捷徑、邪不勝正等,正是裴鏡清對凌雲的期許,也正是裴鏡清對修真正途的理解;
三來,玄真心法還包涵陰陽五行這樣的古代道家樸素唯物主義思想,與裴鏡清唯物求真的道心有契合之處。
裴鏡清一邊修行,一邊與先賢交流,某天他忽然想起,剛恢復前世記憶時,糾結過的識海問題。
其實不光是識海,他真正思考的是,作為一個無神論的唯物主義者,他該如何認識這個修真U世界的問題。
這個修真U世界,有妖魔鬼怪,有靈氣異寶,人能修真,也能入魔。
金丹期修士能御劍而飛,一時千里;元嬰期修士能踏雲而飛,一時萬里;渡劫期修士周身靈氣繚繞,心念一動,便在萬里之外……
如果用裴鏡清前世的世界觀來判斷,這個修真U世界只是一個幻想,它是不真實的,是唯心的。
可對於現在的裴鏡清來說,自己身處的這個修真U世界,就是客觀存在的。
如果裴鏡清不從實際出發,不實事求是地遵照這個世界的發展規律,而一定要用前世世界觀去否定它,反而走向了唯心主義的錯誤。
所以,裴鏡清思考的結果,是接受這個世界。
認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