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如何[修](第1/2 頁)
《踏破抄襲之境[穿書]》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二章
裴鏡清將記憶推敲整理,發覺不對。
《仙山何處》,是前世身為大學語文講師的他,收到學生們的多次推薦後,對網文產生興趣,透過語音朗讀聽了一些後,實在對修仙仙俠網文中的戾氣實在無法苟同,才起了動筆的念頭。
裴鏡清少年時意外失明,打字需要語音提醒輔助,耗時耗力,每一章釋出前,還得麻煩外婆再三校對,很難做到日更。
網文市場已經高度商品化,作者做不到日更,是極難寫出成績的。
《仙山何處》釋出後,雖然受到不少讀者喜愛,他們又甘當自來水,主動推薦給其他書友。但這篇小說的成績,直到被抄襲者背後的資本刪除,都不能與抄襲文相比。
而抄襲文《穿書拯救霸道boss》,原本是一篇《仙山何處》的穿書同人。
抄襲者還來裴鏡清的小說評論區自薦過,裴鏡清對這方面不瞭解,沒有注意。
後來才知道,抄襲者在自薦後不久,就將這篇同人刪除,轉到一個女頻網站,作為原創文釋出,內容卻依然扒著《仙山何處》抄襲。
這篇抄襲文從一開始就大肆營銷,資料一直在暴漲。
隨著更多資本加入,這本抄襲文甚至堂而皇之地藉著抄襲疑雲反向炒作,鋪開更多營銷,惡意刺激反抄襲的網民,只求流量,只求畸形粉圈,各項資料持續猛增。
裴鏡清早在腦海中完成這篇故事,起承轉合全然明瞭,暗線伏筆也清楚該如何回收。但盲人碼字本就不易,遭遇這樣無恥的抄襲營銷後,更是力不從心。
他前世死於維權失敗回家的路上,到他死時,這篇連載一年多的心血,其實還沒完結。他早就想好了還有十萬多字的大結局,沒想到再沒有機會寫出來了。
這就是裴鏡清察覺出不對的地方。
他身為原作者,本該對《仙山何處》的劇情瞭若指掌,可他此刻,竟然連主角名字都想不起來。
他想不起《仙山何處》的劇情,同樣也想不起在好心讀者幫助下整理過抄襲調色盤的《穿書拯救霸道boss》的劇情。
人生前二十七年的經歷,都清晰地回到了裴鏡清的腦海中,沒有遺漏。
然而創作《仙山何處》這一年多以來的記憶,在裴鏡清腦海中卻十分模糊,僅知道關鍵點,完全無法記起詳細情況。
像是冥冥中,有股無形的力量壓制住他,任他再怎麼苦想,都難以抓住一絲線索。
那個老者聲音會不會知情?
裴鏡清試著再入識海,卻不可避免地感到彆扭。
恢復前世記憶的裴鏡清,此時當然明白了此生無法立道心的原因——他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怎麼可能立道心修仙?
落到眼前的問題也是一樣,他此刻再用“神魂”去“觀照”“識海”,感覺自己就像個清醒的妄想症患者。
可偏偏,他現在,確實能用神魂觀照識海。
【觀照】的意思就是“看”,【神魂】是道家說的三魂七魄,約等於現代說的“靈魂”。
用現代思維去理解這事,就等於說,修士的大腦深層意識中有個虛擬空間,叫識海。識海的樣子,與修士的修為掛鉤。修士能用靈魂進入識海觀察,透過識海的狀態,判斷自己修為的狀態。
修為越高,識海就越大。
練氣期修士還沒有識海。
築基期修士的識海,大小如腹腔。
金丹期修士的識海,大小如一間修煉靜室,中有靈臺金丹。
元嬰期修士的識海,大小如一座道宮,中有元嬰本相。
渡劫期修士的識海,大小如一片天地。
得道期修士的識海,就是一方世界。
若修為精進,識海就靈氣盎然;若修為出了問題,識海就顯出頹敗之象。
例如裴鏡清難立道心,他識海靜室中的金丹就一直不穩,現在,更是連託著金丹的靈臺都碎了。
可是這時,裴鏡清的識海,居然又起了變化。
對目盲的裴鏡清來說,因為識海是用神魂去看,他的金丹期識海,本是他唯一能看清楚的地方,然而此刻,他的識海中,竟飄滿了不知從哪兒來的雲霧。
淡薄雲霧阻礙視線,只能依稀看到明鏡臺。
剛出現時,這明鏡臺還流轉著寶光。此時的明鏡臺,不但沒了任何寶光,甚至整個顯得暗濛濛的,跟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