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而且,他們原來上山時住過的客棧此時已經沒有了他們的容身之地。
他們也是常人。在公眾眼裡無所不能的企業家,內心深處便生成了令人窒息的緊張與焦慮,使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得不終生面對挫折、恐懼或永遠無法克服的缺陷。在那諸事不如意的可怕時刻,有些人急流勇退,選擇了放棄和消沉;有些人遠走他鄉,選擇了逃避做一個無意義的愚公;有些人甚至不給家庭和世人留下一字片語,而貿然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當然,更多的人拒絕讓自己的目標和夢想為情緒所操控,勇敢選擇了從悲痛、內疚以及憤怒等諸多情緒中復原,堅持從失敗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和負重前行的動力。
▲BOOK。▲蟲工▲木橋▲書吧▲
第26節:心智二:自覺,我是一切的根源(4)
直面死亡使史蒂夫·喬布斯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喬布斯的生母是一名年輕的未婚媽媽。一對工薪夫婦收養了喬布斯。被棄養的烙印,深深地觸動了喬布斯的靈魂深處,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追問:我是誰?我有什麼價值?我來這個世界幹什麼?!17歲那年,記不得什麼書上的一段話對他產生了致命的誘惑:〃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過,總有一天你的假設會成為現實。〃喬布斯被震懾了並記住了這句話。從那時起,他每天早晨都捫心自問: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會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嗎?這件事真值得我去為它投放激情嗎?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過,總有一天你的假設會成為現實。
在這樣不懈的追問中,喬布斯很早就得以逃脫了人生的一個最大無知。現代網路社會資訊量極其豐富,同時也使人們陷入極大的忙亂之中不得解脫。人們往往只知外求,不知內求。一個人,不能觀察自己,認知自己,就無法自覺,當然更無法知道自己的能量和智慧。於是,人們常常會深陷瑣事無法自拔,會很苦悶,會感覺孤獨和冷漠,會莫名其妙地恐懼,會埋下頭去哭泣,會怨天尤人,會拜倒在強權或權威面前,會陷入無奈、無助、無聊的噩夢狀態,甚至會得抑鬱症。
在痛苦和理想的交融中產生偉大
人類歷史長河顯示了一個簡單而深遠的史實:一個沒有經歷痛苦的人註定與偉大無緣。
甘地早年曾經躊躇滿志。他認為法律能夠解決綿延不絕的紛爭,然而當他從倫敦牛津大學畢業回到印度後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後來在法庭實踐中他發現,由於有多重心理障礙,使他在法庭上結結巴巴,沒法自如地表達自己。他心灰意冷地離開了孟買。後來找到一個機會在南非的一家穆斯林公司當律師,使他欣喜若狂。可是沒想到,在去南非的路上,儘管他買的是頭等車廂的貴賓票,可還是被趕了出來;又因為不願意放棄公共馬車上的座位而慘遭痛打;在路上隨時遭遇警察一頓無來由的拳腳。終於到達南非,那裡的印度人沒有選舉權,不能擁有自己的房屋,不能在晚上隨意外出,不能在公共道路上行走。印度人的困境,與日俱增地喚起了他內心深處的一個聲音:為了社會底層的公正待遇和印度人的自由而奮鬥。人民的痛楚甚至讓他忘卻了一己的心理障礙,而無畏地走在了為人民奮鬥的最前列,最後成為印度人最傑出的領袖。
。←虹←橋書←吧←
第27節:心智二:自覺,我是一切的根源(5)
人生目標不是衍生於理想或者痛苦的某一個,而是源於這兩者的較量達到奇妙的平衡。
人生目標不是衍生於理想或者痛苦的某一個,而是源於這兩者的較量達到奇妙的平衡。假如甘地在大學畢業後的最初幾年沒有經歷那些痛苦,他也許不會改變自己的世界觀,進而改變歷史;假如不是對公開演講感到極度恐懼,進而迫使他另謀生路,甘地也許已經在從事一份安穩的律師工作。
甘地決定以與眾不同的方式辦理案子:不使用正常的法律訴訟程式,而是努力爭取仲裁。一方面他會力助勝訴方追要更多一點的補償,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敗訴一方傾家蕩產。這種尊重對立雙方的做法,是他內心深處〃共贏〃的理想,這也成為以後甘地〃非暴力抵抗〃和捍衛真理觀的基本理念。
在數百件案子中,甘地堅持達成庭外和解,而不是爭取壓倒性勝利。他找到了一種實現昔日對法律的理想方式,而他的靈感則來自於親身體驗到的種族歧視之苦。痛苦和理想的交融生成了偉大的力量,使他經受住了牢獄之災、罷工以及社會衝突,終生為了社會底層人民的公正待遇和印度的自由而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