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 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反抗性極強。他們常常愛激動,亂髮脾氣,與大人唱反調。
■ 青春期少年少部分會表現出嚴重厭學、社交障礙,離家出走等現象。儘管這些症狀不屬於嚴重的心理異常的範疇,如果不能迅速地走出這種心理誤區,則有可能導致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
■ 由於自我意識的增強,產生劣等感,變得孤僻。
■ 易產生怨天尤人的不滿情緒和缺乏自信感。
“青春期”性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肩負著養育孩子的重任,在性教育方面應做到以下調整:
■ 瞭解孩子在各個不同的成長階段的性知識的渴望,大膽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有關性的問題,性啟蒙教育很重要,家長大可不必遮遮掩掩,更不能輕描淡寫或訓斥打罵。家長往往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因此以身作則很重要。
■ 青春期的孩子要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孩子知道處於青春期時身體上的變化,比如:女孩子的月經初潮,性器官的衛生與保健,第二性徵的出現,以及女性成熟的特點,生育避孕等知識等等。男孩子知道身體的變化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毛髮開始發達,喉結的出現,聲帶明顯變化,生殖器的衛生等等。
■ 給孩子買有關性知識方面的書籍,讓孩子透過正常的渠道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和孩子交談有關困惑不解的問題。
■ 鼓勵孩子正常交往異性朋友,有的家長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許和異性同學接觸,這是錯誤的,依靠迴避、攔堵只能給孩子激發探求未知的慾望,因為人的本性就有探索神秘的特性。只有正常和異性交往,建立正常的友誼,才能在與異性交往時有正常的心態,培養他們矜持理智的自制力。
■ 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瞭解愛情的真諦,樹立人生的遠大目標,避免孩子把“練愛”和戀愛相混淆,過早地揹負著沉重的包袱,因而影響學業和前程。
◎30歲“而立之年”掌紋與心理
30歲人的心理變化
過了30歲生日以後,大多數女性開始不盼望過年,不想過生日,也害怕別人問年齡。女人對自己這種一天天長大、一年年變老的恐懼和抵制幾乎是一致的,在現代白領女性中尤其如此。一位在外企工作了十年的張小姐,已經做到了中層職位,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拿著近萬元的高薪。然而在優雅自重的外表下,藏著的是深深的憂慮:外企老闆更注重效益,給她的工資可以聘用兩個年輕的新人。在老闆隨時有可能炒掉她的今天,想出去另謀一份穩定的職業已不大可能,因為如今幾乎所有的招聘廣告都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
“年齡恐慌症”近年在中年白領女性中有瀰漫的趨勢。一位中年女作家寫道:“中年就是發現第一根白髮,趕快拔掉,第二天就鑽出了十根,你正猶豫還要不要拔,彷彿就在一夜之間,一頭烏髮就被白雪點染。”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形容中年女性是“被約束的一代”———她們的角色遊移在子女與父母、上司與下屬之間的狹縫中,承受著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因而面臨著的是“角色危機”與“健康危機”。女人過中年,經歷了成長、升學、擇業、婚嫁、生育等關隘,抬眼望去,前途依然佈滿坎坷與艱難,不可預測的外界變遷,諸如跳槽轉行、下崗失業、婚姻紅燈……無情的競爭,像一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使中年人匆忙的節奏始終像繃緊了發條的鐘表。生活節奏一天天加快,工作壓力一天天加重,而自己的身體機能卻在一天天衰退,這就是很多中年人所面對的生存狀態,厭倦甚至厭世使不少中年女性心理失衡。
美國加州大學的赫伯格教授研究發現,進入中年期的男性容易產生一種與更年期病症不完全相同的綜合徵。其特徵是性格和心理發生突變,感到焦躁不安,鬱鬱寡歡,缺乏決斷,而自己卻否認有任何毛病。這就是“灰色”心理病。
這一特殊病症主要起因於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在生理上,人從童年、少年、青年到壯年,一直是在成長中度過的,因而有一種“永無止境”的感覺,進入中年後,成長由緩慢變為停止,甚至出現衰退。即使身體沒有毛病,透過一些小的變化,也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在心理上,產生厭倦感,無論工作、學習、生活都是。20多歲走進社會,一切都是新鮮的,做事生氣勃勃,一二十年後,熟悉的工作、缺少變化的生活環境,容易使人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另一陰影是遲暮感,中年時期驀然回首,人生幾何,思來想去,不免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