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系,眼下他這點兵馬楊師厚還不會看在眼裡,一旦事情脫離他的控制難免他不會用其他人來代替自己,畢竟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安全的,李昇又想起了那個雄武蒼勁的身影。
李昇眉頭微皺,沉聲問道:“允直,我等是否該……”
王處存一捋三寸長鬚,“主公此次怕是得親自去一趟了。”
“親自去一趟?”李昇此時卻是有點心虛了,他並不是怕死,只是怕這樣一來他就此綁上了楊師厚的那張船上。
王處存退步躬下身子,誠懇道:“此次主公非親去不可。”
“唉!”李昇一聲長嘆,“罷了,這次我就去裝回孫子吧!”
此時藩鎮之禍甚熾,各地藩鎮幾乎全部不受中央節制,一方獨霸:《新唐書》卷50《兵志》載:“由是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後’,以邀命於朝。天子顧力不能制,則忍恥含垢,因而撫之,謂之姑息之政。”
第151章 再會楊師厚
第二天清晨,李昇踏上了去魏州的路上,永濟渠向南剛好經過魏州,商隊的人對這條水路已經是輕車熟路了,一路上李昇倒有點忐忑不安,絕不是害怕,他自己也說不出什麼感覺,就彷彿小媳婦去見公婆一般。
知道歷史是幸運的,但知道歷史同樣也是可悲的,就象眼見巨海的波濤洶湧而來,卻無法逃避,無處躲藏,無從依靠,你想大聲呼救,以至於做得一些事情卻不會有人理解你,想築起一座鐵壁銅牆,卻發現自己的力量是還是那樣的微弱。
謝銘此時屹立在李昇身旁,長期經營商道,他對這裡最是熟悉,李昇指著遠處不時出現的大小船隻問道:“如今好像船隻多了不少,都是哪兒來的?”
謝銘回道:“都是中原的一些私船,眼下中原頗為為安定,尤其咱們滄州近來發展迅速,中原一些商販便如狗鼻子般嗅到了商機,販運布帛、鐵器等物件來換取我滄州之生鹽、皮毛等。”
李昇淡然一笑,“這些人倒是精明,這麼快就來了,看來今後要徵點稅了。”
“可不是嘛,還是將軍英明,要不是早吩咐我組織商隊,說不定現在的都成了他們的天下了。”
李昇一奇,道:“你說的他們是其他還有很多的商號?”
“正是,洛陽的李氏,開封朱氏,還有幾個商號。”
李昇微微點頭,“這未嘗也不是件好事。來的商號越多就說明社會越進步,國富才能民強,民強國家才能強。”
聽著李昇這一番治國大論謝銘不由地撓了撓後腦勺,這些事對於他來說他過於遙遠,他只要求能把將軍交代的事完成就可以了。
“謝銘!”
“在,將軍!”
“你對如今這份差事可還滿意?”
“嘿嘿!”謝銘腆著臉笑道:“將軍,我還是喜歡跟著你征戰沙場。前段時日馬六那小子給我講將軍橫掃大漠時的情景都快把我給饞死了。”
李昇搖頭一笑,道:“暫時還行。目前咱們的底子還很薄,少不得這條道,此時關係緊要,我不放心交給別人,到等過段時日再派人接替你。”
謝銘不再說話,靜立身後,李昇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隨即問道:“你平常於楊師厚的人接觸的多麼,都是跟什麼人接觸的!”
“時有接觸,他們拿咱們不少好處,不然也不能如此輕易地在這條水道上行駛,管事的主要是效節軍地一個軍校,名叫張彥!”
“張彥!”李昇靜靜的在頭腦中搜尋起這個人的名字來,這個名字彷彿很是熟悉,但卻又非常的模糊。結合頭腦中楊師厚的歷史重新的回想一遍之後,突然想起這個張彥的來歷來,這個張彥正是楊師厚死後率兵作亂地一個實權派將領,楊師厚精銳兵馬銀槍效節軍的一名軍校,後由於不從朱有貞分割兵鎮的命令而率眾投奔李存勖的那個關鍵人物。
這絕對是一次機會,是為今後打下一個良好基礎的機會。李昇心中盤算著該如何有效的利用這個資訊,直接拉攏過來是不可能的,如今這個張彥身為銀槍效節軍的軍校,可謂實權派中地實權派,就算李昇拿自己的這個節度使來換人家還不一定願意,如今能做得只能是初步接觸,搞好點關係,讓他能夠記住自己,以便伺機而動。
“謝銘,待我見過楊師厚之後。你安排個地方。我要與這個張彥見見面,記住。要隱蔽!”
謝銘見李昇面有難色,以為李昇擔心此次出行,“將軍,這次為何要親去魏州,隨便派個人前去不好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