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是在為谷種之事焦慮?”
“正是,允直可有教我?”
王處存詭異一笑,說了三個字:“永濟渠!”
“永濟渠?”
“對,永濟渠由天津連線漳河經滄、景、德三州穿過整個河北入黃河,我滄洲多海鹽,可運往中原腹地換取糧食等事物!”
對啊!一直以來李昇總覺得永濟渠有利用的地方,今天恍然明悟,這可是一條黃金水道啊,今後不論什麼糧食還是工具、即使是兵源都可以透過這條捷道隨時快速運達,光是販賣私鹽就可以賺上一大筆了,並且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情報,以前怎麼沒有想到這茬,李昇暗自瞟了一眼王處存,嘴角浮現一絲笑容,這個時代普遍重農,也只有王處存這個不是正統出身地文士才能想得出商道這個辦法。
不錯,必須專門成立一支半軍隊化的商隊來做這件事情,此時勢在必行了!但是由誰來負責呢,眼下可用的人才實在過少,這人必須要忠誠,而且要能言善辯,會見風使舵,才能周旋於各大勢力當中,余光中掃到一個人:親衛謝銘。以前因為他識字,並且比較識大體,就把他留在了身邊,曾經還作為使者代表自己同朱友貞交涉過,很有靈性,忠誠也沒有問題,轉身盯著謝銘。溫和道:“謝銘,跟了我多久了?”
“將軍。在邢州時我就跟著你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了!”
“好,如今我有項重要地使命交給你去做!”
“請將軍吩咐!”
“你去挑選二百名信得過的兄弟,成立一支商隊打我名號沿永濟渠入中原各地行商!為我滄洲換回所需物資!”
“行商?”謝銘抓了抓後腦勺,悶聲道:“我不太會這個玩意!”
李昇拍了拍他肩膀道:“沒有人生下來就會地,反正就是一個原則高買低賣,一步步來。以後我會告訴你要換些什麼東西,你先去準備下,先將船隻準備好,專門徵用些船伕和有行船經驗之人,由州府供養。”
“是,將軍!”
問題解決有了眉目李昇心情大好,相當年隋煬帝開拓這條渠道之時也不會想到這條渠道能夠帶給後世這麼大的便利,不說灌溉了數前傾良田。還將形成一條利潤豐厚的商道,不由開懷大笑。
身後王處存亦笑道:“滄洲、景州、德州三城皆位於永濟渠水道之上,可造大船,用於運兵,滄洲到德州不需半日可到,三位一體。攻防皆可,往後再無需行奔波之苦,士卒到之可戰,百利也!”
點了點頭,永濟渠貫穿滄洲六鎮,無險可守,但有水道之利,調兵速度可為快速異常,這就意味著不必分重兵駐守個州,而可行精兵之策。將兵馬集中於滄洲。上可經潞水達幽州,下可入東都開封。河北之地如自己的家中,到處可去,界時無論什麼地方都可以分一杯羹,想到這裡李昇心中大振,這個前提必須有強大的運輸能力和高效地船隊,遂轉身問王處存道:“如今的船有多大?”
王處存會意道:“具體多大,某不知,不過有唐以來,我國素稱為海上霸王,想必船大而堅。”
李昇心中一動,唐朝地商品貿易很是發達,但經過數十年的戰亂已衰落很多,滄洲臨海,如果這時候的造船工藝強大成熟地話,完全可以組織海上貿易,走海上航線由滄洲直接到南方江浙地區換取資源,相信這其中一定有很大地利益所圖,於是將心中想法對王處存說了一遍;王處存點頭道:“此事可行,可徐圖之!”
李昇暗道也是,如今當務之急是穩定民生,再圖發展,眼下也不知道李存勖將劉守光給滅了沒有;想到當前人才的匱乏,對王處存道:“允直,你去擬個招賢令,不論身份、不論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皆可來我滄洲投效,某當以上賓待之,到時候由商隊到處散播。”
“是,主公!”
時間一分一分地過去,李昇在將一眾事情安頓好以後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到軍事上,此番這些從河北帶出來地老兵損傷慘重,傷亡了將近三分之的兵力,讓李昇心疼的要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獠牙營一千騎兵完好無損,如今是休養生息階段,他不可能再從滄洲抽調過多的精壯,只能靠現有的這點兵力來維持各方面的變化,經過數十場生死大戰,李昇深刻認識到兵在精不在多的道理,李存勖兵力不如朱溫,當年朱溫親征河北,號稱五十萬大軍,竟然被李存勖三萬兵馬殺地潰不成軍,差點連腦袋都丟掉,即使戰場投入上百萬兵馬,決定最後勝利的還是那一支規模不大的精銳部隊。
人數的增長並不意味著戰鬥力的提高,但人數太少也不能有效的殺傷敵軍,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