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2/4 頁)
對外征戰中俘擄了不少漢人。此時中原混戰,後晉、後唐戰火不休,南方的割據政權之間也是烽煙四起,民不堪命,又有大批漢人逃往北方契丹地區。漢人韓延徽建議阿保機對漢人實行異於契丹人的統治措施,置州縣城郭使其居業,保持漢人的生產生活習俗與制度,這就是頭下軍州。頭下州城的設定促進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農業也開始引起遼統治者的重視。
第194章 自請為盧龍節度使
酒館年輕的掌櫃用眼角瞟了坐在角落的李昇一眼,見李昇臉色依舊平常不由心中大定,哈哈一笑,上前道:“兩位同為非常人,不可傷了和氣,今天的酒菜錢算我的,如何?”
堂中眾人頓時再次恢復了方才的熱鬧情形,觥籌交錯之間呼喝聲四起,坐在角落旁的李昇與王處存放下手中杯子默默起身,掀開簾子大步而去,臨出門前王處存對著那年輕掌櫃的深意一瞥。
半刻鐘之後那堂中爭執的兩人的資料便上報到了李昇的桌上,那繆先生真名為馮道,字可道,起先為劉守光參軍,至李昇入主幽州,他亦隱姓埋名在鄉間,聞李昇招賢令卻又不敢確信李昇為人,隱忍不出仕。
那怪人名仇殷,於朱溫麾下任欽天監,精於星相歷數,不知為何流落到幽州。
李昇腦中立即搜尋著兩人的資料,馮道是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在這武人跋扈的年代是一名難得的正統文人,為人能自刻苦為儉約,任用賢才很是有一套,但這個人的政治道德就為人所不齒,一生侍四朝十帝,猶如牆頭草,風吹那邊就倒那邊,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怪這些文人,生在這個亂世保命是最重要的。
仇殷這個人李昇想不起來他資料,印象中仇殷類似於玄學家,占星卜卦測國運,李昇雖然不信這些東西但本著百家爭鳴及人盡其用的原則這當然不能夠放過。
其實李昇此刻最想地是要一個純粹的謀士,王處存雖然也是個純粹的謀士。但他偏向於陰謀詭計,大戰略戰術上並不是他的強項,李昇心目中有一個最佳人選,就是朱溫的第一謀士敬翔,朱溫能夠從一個區區流寇發展到第一大軍閥他的功勞不可忽視,梁朝中唯一能夠與李存勖的首席謀士郭崇韜抗衡地只有敬翔,而相對來說敬翔更是一位純粹的謀士。而郭崇韜還有點智將型別。
歷史上朱溫被殺後敬翔就一直被冷落,最後到李存勖攻破東都時自盡而死。最主要是這個敬翔善用詐計,在朱溫兵少時急於擴充套件自己地勢力,而常常苦於兵力不足而無所作為,想出去徵兵又怕各地的軍閥阻撓,是敬翔獻出了良謀奇計,朱溫照計行事,果然大有收穫。不但小勝敵手,更主要的是每次都能借機招兵擴軍達十倍之多,朱溫的兵力逐漸得以擴大。兵不厭詐的計謀被敬翔運用得靈活自如,使得朱溫勢力迅速超過了河東地區的李克用。
這個完全符合李昇現階段的情形,燕幽出猛將,卻少謀士文臣,李昇暗自後悔,當時在洛陽之時遠沒有想到今天地情形。要是當時直接把他擄過來該多好。
堂下王處存會意,輕聲道:“主公,這兩人該如何處置?”
“處置?”李昇巍然一笑,道:“我要登臺拜士!”
“拜士?”王處存略一沉吟,隨即會意,躬身道:“主公英明!”
李昇自顧道:“我認為要真正一統燕幽除了要將各方將領統束歸一之外。最重要的是民心,民心來源於何處,就是政策,政策是靠人執行,武人治國始終不如文人,燕幽之地不缺猛將,但缺文士,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這裡就是要做一個表率。我李昇對待文人也同樣和武人一樣重視。”
王處存心中頗為觸動。再次深深的鞠了一躬,道:“處存代表天下文士謝過主公的仁義!”
李昇哈哈一笑。道:“允直你還算文人麼,跟著我北上南下,四處征戰,比普通的新兵可是厲害不少呢!”
王處存老臉一紅,諾諾不敢言。
李昇臉上一正,道:“對了,咱們的鷹眼可曾滲入進了大梁(開封)?”
王處存道:“已經佈置進了一名內堂人員,十名外堂人員,主公可有何吩咐?”
“我要你擄一個人過來!”
“請主公吩咐!”
“敬翔!”
“敬翔?”王處存抽了口涼氣,眼下雖然敬翔為朱有貞所猜忌,但畢竟貴為三公,也不是那麼容易好擄的,弄不好還要損失好不容易安插進去的內線。
“人手不夠地話我從軍中調點人給你,我看化元訓練的那一幫兔崽子不錯。”李昇想起前日巡視神武營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