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2/4 頁)
李存勖在包圍圈中奮力作戰,依靠自己勇武支援到後援騎兵前來,在包圍圈外面攻打,方給他喘息之機。這時李存進知道李存勖私自出戰,帶領援救部隊迅速趕到,後梁軍才撤了回去。李存勖到這時才終於認識到,李存進原來給他講的話,完全是一片忠心。
李振上書梁帝朱友貞道:“國家連年喪師,疆土日益縮小。陛下居深宮之中,所與計事者皆左右近習,豈能量敵國之勝負乎!先帝之時,奄有河北,親御豪傑之將,猶不得志。今敵至滑州,陛下不能留意。臣聞李亞子繼位以來,於今十年,攻城野戰,無不親當矢石,近者攻楊劉,身負束薪為士卒先,一鼓拔之。陛下儒雅守文,晏安自若,使賀輩敵之,而望攘逐寇仇,非臣所知也。陛下宜詢訪黎老,別求異策;不然,憂未艾也。臣雖駑怯,受國重恩,陛下必若乏才,乞於邊垂自效。”
李振的奏書送給後梁帝以後,趙巖、張歸霸之流說他是在發洩怨恨,後梁帝沒有起用他。
晉王打算奪取東都,一舉奪取梁朝疆土,但是有後梁軍阻擋在前面,一百多天堅守壁壘不出來和他作戰。晉王率兵推進,在距離後梁軍十里的地方停下來。
北面行營招討使賀瑰擅長率領步兵,而排陣使謝彥章擅長率領騎兵,好禮儒士,雖居軍中,嘗儒服,或臨敵御眾。肅然有將帥之威,左右馳驟,疾若風雨,在晉軍之中頗有威名。賀瑰對謝彥章與自己齊名,深深嫉妒,因此而耿耿於懷。
一日,賀瑰和謝彥章在野外練兵。指著一塊高地道:“這裡可以立柵壘來防禦敵人,現在。晉軍卻恰恰在這塊高地上立起了柵壘。”賀瑰開始懷疑謝彥章與晉軍通謀。
賀瑰幾次想出戰,對謝彥章道:“主上把國家的軍隊盡交於我們兩人,以江山社稷相托,今日強大地敵人逼壓在我們門前,我們卻停留不戰,豈有此理乎?”
謝彥章道:“強大的敵人前來入侵欺凌,速戰速決最有利於他們。現在我們深溝高壘。佔據著渡口的要害地方,他們怎麼敢深入進來!如果我們輕率地和他們作戰,萬一有什麼失誤,大事就辦不成了。”
賀瑰由此更加懷疑謝彥章,並且嫉妒他的軍功和名望,就在後梁帝面前進讒言道:“臣受國恩,戰戰兢兢,屢思報效。今晉王大舉進犯。攻城略地,賊子野心意欲霸佔我大梁江山,臣夙夜難寐,意欲出兵驅敵。排陣使謝彥章,屢次阻攔,又令敵軍佔據高地。使我軍頓失防禦重地。臣以為,此人腦有反骨,畏懼晉軍勢重,暗中和晉王有所溝通。臣甚憂之。”
朱友貞深居皇宮,哪裡知道詳情,也不多問,任憑賀瑰處置。
賀瑰和行營馬步都虞侯曹州刺史朱珪謀劃,設宴請謝彥章,暗藏武士。謝彥章哪裡知道賀瑰的齷齪心思,和濮州刺史孟審澄、別將侯溫裕。一同赴宴。
席間。賀瑰摔杯為號,朱珪帶領暗藏的武士。一擁而上,謝彥章等人猝不及防,大聲呼喝:“汝等意欲何為?”
朱珪和眾武士不由分說,亂刀齊下,血濺當場,殺死了謝彥章、孟審澄、溫裕三人,然後以謝彥章謀劃叛亂的罪名,上奏於後梁帝。可憐謝彥章一代名將,孟審澄、侯溫裕,都是騎兵中地好將領,一生鞍馬勞頓,為國分憂,忠心耿耿,就這樣被以叛亂的罪名殺死,家人盡被入官,家產盡沒,落得一個淒涼地下場。
後梁帝任命朱珪為匡國留後,又任命他為平盧節度使,兼行營馬步副指揮使,作為對他的獎賞。
晉王李存勖聽說謝彥章被殺死,高興地和左右道:“在這種時候,他們的將帥居然還自相殘殺,可見朱友貞如何昏庸愚昧,後梁不需要多久就會滅亡。賀瑰殘暴肆虐,失去了士卒的心,我們如果率兵直搗他的國都大梁,他們怎麼能堅守不動呢?此時和梁軍交戰,可以保證戰無不勝。”
於是李存勖打算親自率領一萬騎兵直搗大梁,周德威道:“梁軍雖然殺了良將,但他的軍隊還是很完整的,如果想輕率行動僥倖取勝,未必能有好處。”
晉王沒有聽從他地意見,下達命令,讓軍中所有的老弱將士全回魏州,把軍營毀掉,他親自率兵直奔汴梁,號稱十萬大軍。
此時劉鄩被任命為河東道招討使,與華州節度使尹皓攻取同州,晉將李嗣昭聞知,前來救援。李嗣昭本農家子,李克用出獵,落腳韓家,發現周圍樹林中鬱郁有氣,非常奇怪,便叫來主人詢問。回答說家中剛生下一子,李克用以為此子有富貴氣象,就用金帛換取嬰兒,讓其弟李克柔養以為子,起初名進通,後來才改為嗣昭,李嗣昭身材短小但膽勇過人。
李嗣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