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尤±礎!�
眾將見元帥住馬,正自不解,及見丫環取將帶子來,俯首去拾弓鞋,見元帥的金蓮又尖又細,真是不盈一握。丫環忙與元帥穿上弓鞋,繫了鞋帶。元帥羞得滿面通紅,連忙加上幾鞭,到了關下,跳下馬來,飛步金蓮,逕上城來,望外一看,只見城外一片汪洋,水勢約有七尺多高。只嚇得面如土色,魄散魂飛。呆了半晌,只得步下城樓,復又飛身上馬,回到衙中,即命丫環打起聚將鼓來。軍師枝蘭音早巳驚醒,起身穿好了衣服,報時鐘已交四更二刻,疾忙來到元帥軍前。只見元帥也不披掛,也不穿裙,元帕包了雲髻,耳環也不帶,大有慌張之色。蘭音緊走一步道:“元帥打鼓聚將,不知何故,乞道其詳。”元帥道:“本帥正要來請軍師商議。”遂將城外水勢浩大,倘灌入城中,滿城將士豈不都要變做魚鱉。
軍師聽了也驚得目定口呆。元帥再三請計,蘭音道:“事在燃眉,別無良法,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元帥以為何如?”元帥道:“軍師之言有理。”當下傳令大小三軍,速速收拾馬匹器械、輜重糧草,退守白璧關去。“軍師道:”避水退兵,城上須虛設旌旗。每城扎縛二三十個草人,身上穿了軍士號掛,腰間繫著梆鈴,以疑敵兵。“元帥道:”軍師計劃周詳。“便傳令能載坤:”速命軍士去備草人,如法佈置好,隨本帥到白璧關駐紮。關中舊有的軍士盡數帶至白璧關來。“能載坤一聲”得令。“立傳軍令,忙去辦理。
元帥傳令已畢,天色大明。軍士疾忙造飯,各各飽餐一頓。元帥便喚隨身的丫環,梳了雲髻,帶上耳環,穿好衣服,也吃了些飯食,連忙上馬。又見軍士飛報:“城中有水透進來了。”元師忙請軍師作速上馬同行,傳令守城的四將:“待城上佈置好了,也就收兵前來。”命花逢春斷後,偃旗息鼓,徑往白璧關來。
在路行了半日,時已過午,軍士埋鍋造飯。能載坤等也趕上了,稟道:“啟上元帥,城中之水已有四尺餘高,幸而元帥早走一步,不知如今的水勢怎麼樣了。”元帥道:“老將軍與眾位將軍都辛苦了。”當下各自用過午餐,元帥傳令趲行。將近黃昏時分,離白璧關尚有二十里之遙。元帥便令:“就此安營,明日再去報知守關主將便了。今晚扎定營寨,大小三軍暫且安歇。”軍士領令安營。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三回 水碧蓮乘牛破浪 韋寶英走馬取城
話說女兒國兵馬大元帥花如玉與軍師枝蘭音,帶領眾將並大小三軍退走白璧關,離關二十里安下營寨。到了次日,元帥傳令花逢春,往白璧關去報知守關主將席上珍,修葺城垣,開廣河道,預備保守之策。花逢春一聲“得令!”飛馬而去。
話分兩頭,且說淑士國公主搬演邪術,把洪水來淹了鶴鳴關。那些關外的居民淹死了不計其數。當晚高枕而臥,到了次日起身梳洗,用過早膳,便命宮娥備馬。隨身有八個宮娥,都會武藝,又帶了三千人馬,前往鶴鳴關去取城。帳下一聲“得令!”宮娥牽過馬匹。公主飛身上馬,八個宮娥也跨上鞍鞽。三千人馬往前飛奔,如風馳電掣一般,不多時已到了鶴鳴關。見水勢雖大,離城垛尚有八九尺高。軍士正要乘了木筏攻城,只見城上旗幡招展,城垛中仍有軍士把守,搖鈴擊柝之聲耳中不絕。木筏上的軍士搖旗吶喊,只是不敢近城。公主傳令軍士速速攻城。軍士勉強撐了木筏,上前攻擊。但見城上的軍士屹立不動。攻城的軍士個個驚疑,慌忙稟知公主。公主縱馬上前親來觀看,果見那些守城的軍士在城上搖鈴擊柝,毫無畏懼之色。那水已漸斯的退了三四尺了。原來這水雖是氾濫,都是邪術引來,只須一晝夜之後,就要消退的。這裡公主正在相持不下,暫且不表。
再說那二路元帥郡主坤蕙芳,偕左右護衛使相國夫人韋麗貞、韋寶英並賓師易紫菱、海軍都督兼二路先鋒梅鳳英、運糧官掌中珍等,星夜領兵前來救應。兵抵白璧關,傳令軍士速去稟報關上守關總兵席上珍。關上總兵聞報,連忙到關下來迎接,參見了二路元帥,心中暗暗想道:“咱們的國王真是沒有見識,為何都差這些婦女領兵對敵?怪不得連打了幾陣敗仗,失了鶴鳴關。前次的兵馬大元帥花如玉,是個未嫁的閨女。現在二路元帥坤蕙芳,又是個已嫁的婦人。再看那許多旗號,左右護衛使是相國的夫人,二路先鋒梅鳳英也是個閨女。恐怕此關也難把守。”席上珍見了這些婦女,心中著實擔憂。當下郡主便問鶴鳴關的訊息,席上珍就將鶴鳴關被水浸灌,現在元帥花如玉在這裡白璧關外,離關二十里安營下寨。郡主聽了便道:“老將軍請回。”當下傳令眾將與大小三軍,作速趲行。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