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紫綃道:“賢妹守身似玉,義俠過人。既願修真歸隱,同去何妨?”蘭音聽了紫綃之言,慌忙一把拖住道:“難得姐姐一面,為何就要回山?還求姐姐盤桓幾日,敘敘闊別之情。”
話言未了,只見韋麗貞、韋寶英、坤蕙芳、花如玉、梅鳳英都走馬前來,麗貞、寶英連忙滾鞍下馬,上前拜見道:“顏姐姐幾時來的?”紫綃即忙答拜道:“剛才到得。二位賢妹為何也在這裡?”麗貞便把郡主傳授了武藝,隨了他從徵到此。寶英見蘭音拖著紫綃不放,便道:“妹夫為何把顏姐姐拖住?”蘭音道:“只因顏姐姐就要回山,故而在此挽留。”韋氏姐妹聽了,也來苦苦相留,甚至泣下沾襟。紫綃見他們情出至誠,便道:“既承諸位姐妹多情,愚姐權住一宵便了。”眾人方才歡喜。
那女兒國的許多兵將正在紛紛退後,得了道姑已死的訊息,轉身回來,莫不勇氣百倍,把道姑帶來淑士國的一萬雄兵殺得七零八落,大敗而逃。二路元帥坤郡主回到大營,眾將都來參見,又見了顏仙姑。元帥傳令置酒慶賀。枝蘭音與易紫菱殷勤相勸,顏紫綃略略用些。看看天色已晚,用過夜膳,枝蘭音便邀顏紫綃同在一個帳房內安歇。紫綃答應。當下蘭音、紫菱、紫綃敘起舊情,娓娓不倦,談談說說,直至過了三更方才各自就寢。到了次日,日高三丈,枝蘭音方始起身梳洗。紫綃、紫菱二人的床上毫無聲息。蘭音走近床前,揭起羅帳,舉目看時,一個人影兒也沒有。只見枕邊一封書信,連忙拆開看時,書中說的是:“災星已退,泰運將交,淑士國請降只在指顧之間,後會有期,何須戀戀。他年蓬萊山中,姐妹百人都得相見。今與紫菱妹妹同往修真。特此留別。”[信中還夾有二人的留別詩各一首:]易紫菱留別詩
弱質生來具俠腸,家鄉撇卻覓仙鄉。
不平路見傾心助,飛渡蓬萊願好償。
顏紫綃留別枝蘭音詩
亦仙亦俠亦花神,深入蓬萊避劫塵。
一霎那間重聚首,蟠桃會上又相親。
蘭音看完了書信[並二人的留別詩],嘆息不止。梳洗好了,便與韋氏姐妹說知。姐妹二人見了書信,亦甚嗟呀。
蘭音用了早膳,便到郡主的大營說知此事。又道:“如今道姑已死,郡主何不調兵遣將,打破了飛虎城,直取天保城?不怕那淑士國王不來低首乞降。”郡主道:“郡馬言之有理。妾身便去點將破敵便了。”蘭音道:“郡主請便。”郡主坐上抬身,輕移蓮步,來到中軍帳上升座,傳令打起聚將鼓來。眾將紛紛上帳,站立兩旁。郡主道:“苗將軍何在?”苗秀鴻道:“有!”郡主道:“與你令箭一枝,帶領三千人馬,去打飛虎城東門,不得有違。”苗秀鴻道:“得令!”郡主又道:“花將軍何在?”花逢春應聲而出,郡主也撥了三千人馬,一枝令箭,令他打飛虎城南門,花逢春領令去了。元帥又命掌中珍打西門、紅賽珠打北門,各各帶了三千軍馬、令箭一枝,二人得令而去。
再說飛虎城中的守關主將梁邱德,自那日道姑領了一萬雄兵去與女兒國討戰,早有探子報說:“女兒國營前掛了免戰牌,被道姑打碎,踹進大營,仗著法術的利害,殺得女兒國的兵將不敢交鋒,十數萬大軍盡行逃避。不料從天降下一位紅衣美貌仙姑,把郭素真人的法寶都破掉了,一劍斬成兩段,現出原形,卻是一隻極大的青色老蟹。一萬雄兵,逃得性命回城的,只剩了三千餘人。”梁邱德聞報大驚,傳令緊閉城門,嚴加防守。一面草成告急本章,差人星夜回國請兵援救。料理方畢,忽報女兒國大兵已到,把飛虎城團團圍困,四面攻擊,十分利害。梁邱德聽了,嚇得魂飛魄散,半晌不能言語。忙命軍士備馬,出了衙門,親到城上去探看兵勢。軍士一聲“得令!”牽過馬匹,梁邱德跨上雕鞍,不多時到了城邊,飛身下馬,步上城樓。往外看時,只見那女兒國的軍馬如潮如海,都乘了木筏渡過護城河來,手挽遮箭牌,順流而渡,把雲梯密佈城牆。城上將灰瓶、石炮打去、弩箭亂射。女兒國的軍士雖有死傷,只是不退。接連攻了三日,城內支援不住。到了第三日晚上,趁著梁邱德不在跟前,城內縋出兩名軍士,徑來苗秀鴻軍前,願獻東門。苗秀鴻恐防有詐,未敢深信。正在躊躇,只見花逢春也來知會,南城也有幾個軍士情願獻城。詰問根由,方知梁邱德軍法太嚴,上城巡察遇見軍士瞌睡,便要重責軍棍五十,沒有一個不是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許多軍士,個個離心,人人抱怨,料得這座飛虎城難以保守,大半都想出降。花逢春對苗秀鴻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有這幾個軍士前來投順,何不命他到城內去把索子放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