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第3/4 頁)
,才能震懾那些武將,同時只要豐王殿下冷靜沉著面對,對那些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這些武將,到時候再入主大明宮……”
李澄與李適之聽楊雲楓說到這裡,面色都是一動,心下都是一凜,這楊雲楓說的話,之前都還有道理,只是這最後一句,實在讓兩人有點出乎意料……
楊雲楓自然料到了二人的反應,立刻微微一笑,道:“豐王殿下自然不能做弒君殺父之人了,但是可以效仿太宗……”
李澄這時只覺得自己背後發涼,但是沉下新來,仔細地一想,此時看來也只有這一計可行了,本來心中還打著嘀咕,不知道成敗與否,但是聽到楊雲楓的最後一句話,自己可以效仿太宗,雖然沒有明言,但是也知道是什麼意思,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皇位的?還不是殺了自己的兄弟,逼著自己老子退位,自己登基為帝,想到這裡,李澄眼中頓時又冒出了光芒……
李適之熟識歷史典故,如何不知道這層意思,但是細細一想,看來此時也只有眼下這一條計策了,不過當真要做到那般,心中多少還是有點犯怵,如此一來自己豈不是成為幫助李澄逼著當今皇上退位的奸臣了?
李適之想到這裡,又沉吟了半晌之後,這才道:“豐王殿下若是殺了李頜與李璵,那些屬下的將領不由分說,殺害豐王殿下又如何?況且豐王殿下武藝有限,又豈能一擊即中?”
楊雲楓心中暗道:“最好是都死了才好呢!”口上卻在道:“這一點無需擔心,到時候自然有人暗中幫助豐王以及保護豐王殿下的……只是不知道豐王殿下有沒有膽量,去博這一盤賭局?”
這個計劃用賭局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贏了就是滿堂彩,輸了不但生死,還要遺臭萬年!這一點不但李適之知道,李澄自己心中也是再清楚不過了,不過他此時的腦子裡想的並不是這些,而一心在想著自己當真能逼著自己的父皇退位?自己當真能登基為帝?
李適之這時看向李澄,道:“豐王殿下,你如何看待此事?”
李澄這時額頭已經滿是冷汗,怔怔地看著李適之與楊雲楓半晌,最終咬牙道:“姐夫說的一點不錯,不成功便成仁,與其苟活於世,不如轟轟烈烈的幹一番大事業,反正遲早要死,不如博他一搏!”
李適之本來指望李澄膽小怕事,自己也好勸說楊雲楓另尋他法,不想一想膽小怕事的李澄,這一次卻如此的心狠心訣,不再猶豫,著實出乎自己的預料,其實他不過是小看了帝位對李澄的誘惑罷了。
楊雲楓見李澄已經心動,心中冷冷一笑,知道李適之不像李澄那麼好糊弄,他心思縝密,定然會想到其中的不妥,所以不能讓他慢慢去想,只能乘著如今形勢逼緊的情況,趁熱打鐵道:“李大人,如果對方成事,那麼著宰輔之位就是李林甫的囊中之物了,張宰輔的死,就變得毫無價值了,到時候不但李大人您,就連張宰輔的家眷,您的家眷,已經張宰輔所有門生以及他們的家眷,只怕會無一倖免,都要慘死對方手中,但是如果豐王殿下成事的話,這宰輔之位就非李大人您莫屬了……自然了,我也知道李大人您是忠臣,絕對不想也不會做出忤逆叛上之事,若不是如今形勢嚴峻,雲楓也不會如此做,但是李大人你有沒有想過,一旦李林甫等人當權,這大唐的未來將是何種情況?大唐的子民又當如何?李大人您的滿腔抱負又如何施展?”
楊雲楓的一番話完全對了李適之的心路,李適之這時暗想,是啊,自己死了不要緊,但是大唐的未來如何?自己的抱負總不能帶去黃泉路上施展吧?大丈夫立於世,短短數十年,不能施展自己的理想,豈不枉費了這幾十年的光陰?況且楊雲楓的意思也不是讓自己等去弒君,李澄一向也聽自己的話,到時候自己再勸說李澄不要逼皇上退位,最多讓皇上立李澄為儲君,等著皇上壽終正寢之後再說,也未嘗不可,況且此事未必也就一擊即中,如果自己不這麼做,皇上也未必能夠善終……
楊雲楓見李適之這時眉頭緊鎖,知道他正在做自己心中的最後掙扎,立刻又對李適之道:“李大人,自顧所謂忠臣者,並不是忠於君主,而是忠於社稷,忠於江山子民,如果不然,魏徵忠於太宗,也只會對太宗言聽計從,也不會仗義執言,死諫到底了,您說是麼?”
李適之這時聽楊雲楓如此一說,心中頓時豁然開朗,立刻看了一眼李澄,見李澄此時也是一臉期望地看著自己,這時看向楊雲楓,立刻道:“好,就依照雲楓所言!”
李澄聞言立刻喜出望外,好像這李適之一旦同意了這個計劃,皇位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一般,立刻站起身來,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