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頁)
況自己還是大學生?
楊雲楓想到這裡,心中粗略的整理了一下思緒,立刻道:“第一、科舉的考題問題!”
李隆基聞言不禁皺眉道:“考題問題?自來這考題若不是帝王親自所出,也是當世大儒所出,題題都是引經據典,有何問題?”
楊雲楓立刻道:“皇上,請恕草民直言……自從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直到我大唐才有了完善的科舉制度,而科舉至今,所謂的考題都是一些引經據典之題,草民也只是舉例,若是一個學子對於數學幾何有研究,有如何能高中?正所謂‘一枝獨秀終凋零,百花齊放才是春’啊……”
李隆基似乎沒明白楊雲楓的意思,立刻又問道:“這是開唐之初就已經定下的制度,你的意思是,要朕開設一堂數學幾何的考場不成?”
楊雲楓聞言立刻拱手道:“皇上聖明,一個國家的運作,除了皇上,身在朝堂以及各州縣的臣工外,更需要涉及各行各業的人才,除了精通經典之外,還需要其他門科的各種人才,修橋補路需要建築人才,審理官司需要法律人才,管理田地需要農業人才,管理工商需要工商人才……諸如此類,若是讓一些不是這類專才之人,執掌其位的話,不但造成人才流失,還嚴重阻滯辦事效率,就好比如果長安要修一座橋,就要先從下面開始一層一層上報,最終報到工部,最後由工部一層一層下達指令,最後才能落實,如此一來一去,起碼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如果光是一個橋樑倒也罷了,若是遇上災情之類的,時間就是生命,如此耗費時間在手續上,草民以為不值……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能只看一門功課如何,就決定此人的命運……”說著見李隆基的臉色不對,立刻拱手道:“這些知識草民的片面之詞……”
楊雲楓的這番話雖然說的犀利,而且從古至今,只怕也唯獨楊雲楓會如此說,李隆基聽楊雲楓將開唐盛舉之下的科舉制度說的如此錯漏百出,心中本也不快,但是細細一想,又覺得楊雲楓所言也有點道理,這時立刻對楊雲楓道:“接著說下去!”
一旁坐著的李澄本來都以為李隆基會勃然大怒,不想他卻能忍了下來,心中不禁都一陣好奇,李澄這時看向李穎,卻見李穎正盯著楊雲楓看,臉上絲毫沒有表情。
這時楊雲楓心中也有點發怵,自己此刻畢竟經是當著李隆基的面數落著他先祖定下的規矩的錯漏,萬一這李隆基當真生氣了,自己可也就當真腦袋不保了,不過此時見李隆基竟然還要聽,立刻將心一橫,拱手道:“第二,制度問題!”
李隆基立刻道:“制度又有何問題?”
楊雲楓道:“由於科舉是做官的捷徑,加上四年才有一次會考,十年寒窗,能高中的那已經是萬里挑一的幸運兒了,有些士子終其一生都在苦讀詩書,也未能高中,導致家中貧寒,田地荒蕪,最終家破人亡!”
李隆基聽到這裡,冷聲道:“那你以為如何?應該如何改革?”
楊雲楓立刻道:“草民以為,可以在各縣設定官辦學校,設小學,中學,大學,取消私塾,統一州縣的考試製度,統一教科書,除了儒家經典之外,還要分設數學,幾何、農業、工商、法律、政治等各門各科……成立專有的教育部門,由朝廷直接管理,學生按時間上下學,一年分兩學期,分寒暑兩個長假,勞逸結合,寒暑假期,回家還能充當一些勞動力,促進生產。小學讀完考試升中學,中學讀完考核升大學,小學與中學為義務教學,普及百姓知識層面,也就是提高生產力,比如農民多學農業生產知識,可以提高農業收產量,提高工人工業知識,可以提高工業生產等等,升遷大學必須考試擇優而取,而不能讀書者令其回家務農、從商、參軍都可,再在長安、晉陽與洛陽三都設立太學院,從大學中擇優取仕……如此年年就都有太學畢業生可用,也不必四年一次才能將官員換血,也不至於讓他們一生都耗費在書本之上……這樣一來,也可以減少官員老化,同步設立官員退休計劃,任何官員到了一定年紀都必須離休,當然了,如果貢獻較大的,可以設立朝廷養老計劃……”楊雲楓也知道自己這般說,當中還有不少漏洞,但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已經遠遠進步了一大截了!
李隆基聞言眉頭依然緊皺,喃喃道:“小學,中學,大學?統一教科書?考試製度?這些還真是聞所未聞啊!”李隆基一邊說著一邊看著楊雲楓,對於楊雲楓的這些新鮮說法,李隆基也的確是第一次聽聞,這時哈哈一笑,對楊雲楓道:“你的這些說話,的確很是有趣,雖然朕有些地方並不贊同,但是也可見楊雲楓你的見識一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