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每次都是媽媽苦口婆心的勸,但是媽媽沒當他的面掉過眼淚,這次,看來媽媽是真的對他的所作所為不高興了,鬧鬧看著媽媽涕淚交流,不禁良心發現,悲從中來,自己也哭起來,他感覺到陳沫因為哭泣身體都在顫抖,他害怕了。他害怕媽媽爸爸再也不愛他,他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壞人了。
從仙人掌事件後,吳鬧鬧真的改變很多,他的淘氣不再針對人,開始針對物了。
正文完結
以下為番外:
☆、陳沫的告白:愛是彼此最真摯的給予
愛是彼此最真摯的給予:
爸爸愛好文學,藏書頗豐。從小我就沉浸在文學的世界,喜歡看文學名著和經典的大家之作,無論是小說、詩歌還是散文。
剛上大學他向我推薦過一本書《董橋散文》。一個在大陸並不十分著名的旅英作家的作品。他說你好好看看其中的一篇《從相吸到相依》,文章的大致內容我摘錄如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邁克?R?利波維奇的新論著叫做《愛情的神秘變化過程》。這本書裡有一個觀點非常淺白也非常重要。利波維奇說:“相吸跟相依是不同的。是愛的不同層面,相依是一種深厚溫暖的感情,既能予人平靜之感,又能教人萌欣慰之情。人類代代相傳的先決條件是:第一,成年男女必會異性相吸,交成配偶,第二配偶的兒女必須受到保護,讓他們度過無知的成長階段而生存下去,相依之情不僅足以長時期維繫母親與嬰兒的關係,也可以使父親置身其間,連成一體。”
可惜,我們大家都把相吸跟相依這兩種“愛”混為一談,弄的糾纏不清,彼此痛苦。兩性從相吸發展到相依的過程是漫長的,在這個過程中,兩性關係要保持“花前月下的柔情蜜意”並不容易,在感情昇華為相依的過程中,情人應該有彼此容忍或遷就的涵養,這個時候,相吸時期的激|情早該過去,這不是冷酷的現實而是自然的現象。況且,“相依”一點不冷淡,反而很溫馨。利波維奇說:“在我們的文化意識形態裡,我們要求男女之愛永遠徘徊在花前月下。”這是人類婚姻生活痛苦的根源。
亨利?戴維?索羅說:“愛情無可救藥,唯一的良藥就是越愛越深。”“深”字一點不深,“深厚溫暖的感情”就是深。易言之 ,是“相依”。 易言之 ,不是“相吸”。
看過這篇散文後,我和爸爸說:“爸爸,你和媽媽現在就是相依。”爸爸對我微笑不語。
我從沒聽見爸爸當著我的面深情款款的對媽媽“我愛你。”但是爸爸媽媽經常晚上一起散步,他們總是手拉著手。媽媽看著爸爸的眼神總是充滿愛意和溫柔。媽媽對我說:愛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你爸爸從來沒對我說過“我愛你”可是他每次出差到外地都會給我和你買一件禮物 ,二十多年只要他在家基本包下洗碗做菜的家務,每晚都是他替我打洗腳水不讓我去沾涼水。你小時候的尿布都是你爸爸洗的,在你不用尿布前,他洗過近萬次尿布。對妻子和女兒的愛,就在這點滴之間。
爸爸對我說,你媽媽從沒對我說過“我愛你”,可是下鄉的時候,她有好吃的都會悄悄給我留著,她在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後攢錢,利用有限的時間給我織過毛衣、毛褲和圍巾、手套。她在我四五運動被捕出獄的時候等著我,見到我第一句話是:我們結婚吧。如果沒有相信和彼此的給予,我們都找不到人生的歸宿和幸福感。
()免費TXT小說下載
一直以來,我都不曾忘記爸爸媽媽,一直以來我都不曾忘記他們的這些話,在我的生命裡,我始終堅信:愛就是彼此最真摯的給予而不是索取。
☆、吳鬧鬧幼年小記(一)
吳鬧鬧小朋友是吳總吳義誠和夫人陳沫的幼子。大名吳志揚,鬧鬧不用多說是他的小名,此名事出有因,源於他小時候的種種表現。這孩子自幼頑劣異常,頗讓吳總頭疼,教育他是媽媽陳沫的一個重要而艱鉅的工作,陳沫曾感慨過帶二十個陳晨也沒有帶一個鬧鬧累,帶十個乖乖也沒有一個鬧鬧累,可見鬧鬧的“海量”淘氣。
這末說吧,在鬧鬧具有獨立行走能力之前,他就經常幹些讓大人目瞪口呆的事,具有獨立行走能力之後,更充分顯示了自己特立獨行的氣質,一開始吳總還經常微笑著說:“淘吧,淘小子出好漢,我小時候也淘氣。”
慢慢的,吳總不能再微笑著說這樣的話了。
這孩子最讓家人人犯愁的是洗頭總哭,一歲前洗頭的時候還不哭,過了一歲生日,再給他小人洗頭,就和拉他去斷頭臺似的,一次比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