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給他蒐集了資料再寄到國內,並且從音韻學的角度給二叔提出意見。二叔去世之後,父親寫了一個輓聯:體力過人,毅力過人,乃缺年壽;為家門哭,為藝術哭,摧我肝腸。這個輓聯生動地體現了他們之間的手足情深。隨後,在父親倡議下,他會同二叔的弟子們編輯了二叔所著的全部二胡和琵琶曲稿,這些曲稿現在依然是音樂界的經典文獻。
三叔劉北茂原本是燕京大學教英國文學的副教授。二叔去世之後,三叔在父親的建議下,在三十多歲改學了二胡,後來到音樂學院當了教授。最近我聽說他的全集也快出版了。二叔的弟子大多數都是演奏家,能作曲的人很少。而三叔一生作了一百多首曲子,正好彌補了這個缺憾。
父親非常喜歡攝影,當時我們家裡有暗室,可以自己沖洗照片
在幾個孩子當中,父親比較鍾愛姐姐。姐姐非常聰慧,她出生在法國,在文學上很有天賦。姐姐小時候曾經翻譯過一本《朝鮮民間童話》,父親逐字逐句地為她做了訂正,後來還出版了。我小時候,父親曾經教過我讀《孟子》,不過我天資不好,父親教了沒多久就意興闌珊了。
那時候我最高興的事情,就是父親教我們攝影了。父親非常喜歡攝影,當時我們家裡有暗室,可以自己沖洗照片。父親曾經自己做過一個照相機。那個照相機是拿硬紙殼做成的,鏡頭是一個針孔,利用針孔來成像。這種照相機十分簡陋,但是也能照出相片來。我記不清楚照相機具體是怎麼做出來的,只記得我們小孩子晚上早早的就睡覺了,他經常自己一個人在屋子裡研究。
那時候,我們住在大阮府衚衕,他和我們幾個孩子興高采烈地拿著照相機到院子裡,把照相機對著一個靜止的事物放好,開啟快門,過個二三十分鐘關上,照片就算照好了。那時候膠片也不像現在的膠捲,是一張一張往外抽的。後來在照相館裡還用這種照相機的。
父親還給我買過一種機械的玩具,是從法國帶回來的,法文叫“MECANO”,也就是積木,上面有些螺絲釘之類的東西,可以任意組合。他經常在我們小孩子睡覺之後,自己搭出一個大玩具來。
蔡先生為父親做了三件事:一是為他寫了墓誌銘,二是寫了兩篇懷念父親的文章,還有就是為父親的訃告擬定了標題……
我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從內蒙考查方言回來之後就感覺身體不舒服,當時以為是感冒之類的小病。在我們家當時住的大阮府衚衕請了一箇中醫,看了兩次沒有好轉,又請了一個姓梁的西醫,但是還是沒有治好。於是胡適建議我們到協和去醫治。
當時家裡人是很不願意到協和的,因為我的二叔劉天華,還有他的一個女兒都是因為得了“猩紅熱”在協和去世的。因為這個顧慮,我們都不願意讓父親住到協和去。但是當時協和醫療條件是最好的,最終我們還是把父親送到了那裡。協和規定,病人進去之後,要先洗腳,然後把鬍子頭髮都剃掉。經過這樣一折騰,父親上午住進去,下午兩點就去世了。那一天是7月14日。
作為長輩,蔡元培先生十分愛護我父親。父親去世之後,蔡先生為他做了三件事:一是為他寫了墓誌銘,二是寫了兩篇懷念父親的文章,還有就是為父親的訃告擬定了標題。父親去世之後,很多人都對父親做了評價,在眾多的評價之後,我認為蔡先生的評價最為精當,他說:自然科學家習慣於機械的實驗、數字的統計,雖有時也有大膽的假設,而精神是收斂的;文學家習慣於高尚的理想、菽媯的語言,雖有時也有嚴格的寫實,而精神上是放任的。兩種長技,不易並存。培根以科學者而莎士比亞編劇本,歌德為文學家而於植物學上有所發現,張弛自由,最為難得。我們的劉半農先生就是這樣的典型人物。(大意)這裡面不免有長輩對於晚輩的溢美之辭,但是也比較全面地概括了父親作為文學家和學者的兩個方面。
梁漱溟:最後一個大儒的人生側面(1)
人物簡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蕭名、漱溟,後以其字行世,廣西桂林人。中國現代思想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早年頗受其父梁濟(巨川)的影響,青年時代又一度崇信康有為、梁啟超的改良主義思想。辛亥革命時期,參加同盟會京津支部,曾熱衷於社會主義,著《社會主義粹言》小冊子,宣傳廢除私有財產制。二十歲起,潛心於佛學研究,幾度自殺未成,經過幾年的沉潛反思,重興追求社會理想的熱情,又逐步轉向了儒學。1918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學講師,後升為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