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4 頁)
穿越多雄拉山口,走過拿格後戰俠歌在拿密搭起帳篷休息了一晚上後,第二天,接受過最嚴格雪原作戰訓練的戰俠歌,以心人的高速,揹著楊振邦,到達了背崩,走到了雅魯藏布江的江岸。在這條奔流怒吼的大江上,橫著一打用鐵索製成的解放大橋。只要藉助這條天竹橋橫穿雅魯藏布江,就算是踏上了背崩,基本算是走到了墨脫縣地地界。
這座橋是三十年前的軍人修建的。當時軍委決定,在雅魯藏布江上架起一座高架橋,結束在墨脫世世代代生存的巴門人,用皮筏過江的歷史。整個橋是用八根直徑十公分粗,長度同達二百五十米的粗鋼索形成的主體。僅僅是這八根主,就有幾十噸重。戰俠歌簡直不敢想象,三十多年前的那些軍人,是用什麼辦法,將如此沉重,為了保證承重量,必須將二百五十米長的鋼索不能截斷的送過多雄拉山口!
在戰俠歌的記憶裡只有一個資料,僅僅是運送這八根雨具公分粗,二百五十米長的鋼索,那些軍人組成的運輸隊,從派鄉出發到這裡,就整整用了一百天時間!
這其中又有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戰俠歌不知道,戰俠歌只知道,橫在他面前的,是一座用軍人的鮮血和生命鋪墊起來的鋼纜高架橋!在戰俠歌出人意表為的前一段時間,雅魯藏布江水位突然暴漲了幾十米,將這座解放大橋沖斷,為了搶修這座大橋,西藏地區政府從日喀則調來大批的民工和原材料。
從派鄉出發到這座解放大橋,需要三天時間,由於公路不通,全部要靠人力背送,一袋一百斤的水泥,送到這裡就值一千塊人民幣。為了保證承力度,鋼筋不能截斷,僅僅是一卷四厘米的鋼筋,運到這裡運費就高達四萬人民幣。
戰俠歌望著已經修好的解放大橋,他在心中暗暗計算,如果用等同的價值來兌換的話,那三十年前的中國軍人,究竟應該得到多少報酬!
當然沒有報酬,因為……他們是軍人!
以一種無法解釋的心態,走上了這座命名為“解放大橋”的鋼纜高架橋,趴在戰俠歌背後的楊振邦聲道:“戰俠歌你告訴我,如果上級命令你來參加修建這座大橋,你會怎麼做?”
怎麼做?
戰俠歌鍘起了頭,仔細思考。
假如李向商校長真的命令他來修建這座大橋,他這顆第五特殊部隊的獠牙,一定會對李向商校長說,把他派到這裡,是對人才的不尊重,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吧?就算來了,他也絕不會象頭拉磨的驢子一樣,在身上扛滿鋼絲、水泥之類的玩藝在山上跑來跑去。接受負重訓練可以,但是讓他當這種巧克力,沒門!
戰俠歌的身體突然微微一滯,因為在這個時候,戰俠歌想起了楊振邦這些天對他重複次數最多的一個詞:特權!
如果說開著軍車強闖紅燈,是所有特權的話,仗著自己作戰技術精湛,是第五特殊部隊有史以來第三顆獠牙,是為軍隊賣過命的功臣,是第五特殊部隊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助理教官……這是不是他戰俠歌的個人特權?!
第六卷 第五章 八千里河山(下)
第三天的早晨,戰俠歌揹著楊振邦進入了墨脫縣城。所謂的縣城,就是建在一個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小山包上的,總共才有幾十間房屋零零散散的分佈在山坡上的屋子,形成了縣政府的辦公區,和整個“縣城”的主體。在這裡沒有街道,沒有基礎設施,除了縣醫院有一個新建不我的磚瓦結構四合院外,其餘全是破舊的木板房和土磚房。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縣委和縣政府共用一個院子,他們的房子裡唯一多出來的,就是在屋頂上釘了一塊白鐵皮,在下雨的時候,不至於屋子裡漏水罷了。在“縣政府大院”裡,竟然還有雞狗豬羊這類的家禽,在裡面悠然自得的出沒,使這裡看起來更象是一個有點蕭索的小山村。
在黑脫這樣一個擁有八千多平方公里土地,卻只有九千多常住人口的世界裡,農業生產技術極度落後,在很多地方,居民還採用最的刀耕火種的方法。雖然駐紮在墨脫的駐軍,將水稻種植技術傳授給當地居民,希望他們可以自產自救,但是由於巴門人在解放前還是一個保持了人類母系氏族體系的原始部落,對各種技術掌握程度不高,水稻的產量十分低下,平均畝產只有一百斤左右。
這樣一個奇異的“縣城”裡,長途電話一年到頭沒有幾天能打通,手機訊號一點也沒有,在一間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小賣部裡,你可以找到泡麵、罐頭、火腿腸之類的食品,但是價格貴得離譜。在外邊兩塊錢一罐的可口可樂,在這裡就能賣到十塊錢,拳頭大小的蘋果。一個二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