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大家蘇東坡有一次去拜訪宰相王安石,在書房等候的時候,他看到王安石一首尚未完成的詩句:“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蕊。”他頗不以為然,心想明月哪裡會叫?黃狗豈能臥在小小的花蕊裡?所以就擅自把詩句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他回家後還暗自得意,認為王安石這人也不過如此。
不久,他被貶到黃州,在一個夏夜裡和部屬在樹下納涼,忽然聽到一種很奇特的鳥叫聲,當地人告訴他這種鳥被稱為“明月鳥”。蘇東坡大吃一驚。
過了多年,他又被貶到惠州。在觀賞春日的花卉時,發現一種奇特的花蟲躲在花蕊裡,這種蟲只有惠州才有,因為是黃色的,當地人都叫它是“黃犬蟲”,他又是心頭一震。
蘇東坡知道自己錯了,馬上寫了一封信給王安石,承認自己孤陋寡聞,請求王安石能見諒。
“我除了知道自己的無知以外,什麼也不知道。”
枕邊小語
我們常以想當然的態度,對一些現象嗤之以鼻,甚至不以為然,殊不知那是由於我們見識不廣、認識不足,以致錯下評斷。
。。
牛頓的反省
牛頓從小就才華橫溢,有一天他費盡心思做了一輛小水車,拿到學校向同學炫耀,並當場表演給大家看。
精巧的水車運轉得很成功,但有一個同學卻考他:“你知道水車為什麼可以把麥子磨成粉嗎?”牛頓無言以對。
那個同學繼續說:“如果不能講出道理,你只是一個技巧靈活的呆子。”牛頓聞言大怒,兩人大打出手。
經過這次的教訓,他深受啟發,從此不論任何事情,都會先想一想“為什麼”,這也促使他由一個巧匠變成偉大的科學家。
“學習只是教我們學會一門功課:懷疑。”
枕邊小語
想一想你現在的生活模式,在似乎理所當然的規則中,是否明白真正的緣由?知道為何而做,為誰而做,生活不就更明確、更踏實了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初次上臺
一位剛從神學院畢業的年輕傳道人,第一次上臺講道時,自信滿懷,意氣風發。可是一個小時下來,教堂內鼾聲四起,連講道結束了都沒有多少人察覺。
年輕傳道人看到這種窘境後,垂頭喪氣地下了講臺。
“孩子,相信你已學到寶貴的功課了!”這時候老牧師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如果你像走下講臺這樣走上講臺,就會像剛才走上講臺那樣走下講臺。”
“驕傲來,羞恥也來,謙遜的人卻有智慧。”
枕邊小語
自負的人常常沒有好下場,因為他已被自我所矇蔽,看不到自己真實的一面,以致呈現出來的,反而是最大的弱點和缺憾。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無知的財主
有個土財主,從來沒有進過學校讀書,因此十分崇拜那位戴眼鏡會讀書、識字的老師。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經過一家眼鏡店,看到櫥窗內各式各樣的眼鏡,眼睛為之一亮,便毫不猶豫地走了進去。
店員熱心地接待他,並且拿出不同的眼鏡讓他試戴一番。
他戴上眼鏡,滿懷希望地接過報紙來看,卻搖了搖頭。店員馬上又給他換了另外一副,可是試戴結果仍是不滿意。
就這樣,一連換了幾副都是如此。最後店員無奈地說道:“先生!您究竟想要哪一種眼鏡啊?我幾乎把每一種樣式、每一種價格及每一種度數的眼鏡都給您試戴了呀!”
“我看到老師教學生唸書時是戴了眼鏡的,”土財主不解地說,“可是你們這裡,怎麼沒有一副能讓我識字的眼鏡呢?”
“既然你是無知的,就不要逃避學習。”
枕邊小語
同樣,實力不是裝出來的,不能只憑外表的打扮唬人,必須靠紮實的真功夫,惟有具備真材實料,才能立身處世。
。 想看書來
留意禮節
有個學生騎著腳踏車向老先生問了路,連謝字都沒有說就走了。
老先生在後面喊:“嘿!同學,你的東西掉了!”
學生馬上調轉回頭,急問:“什麼東西掉了?”
老先生微微一笑:“你的禮貌掉了。”
“禮貌無價,卻價值連城。”
枕邊小語
當你用親切有禮的態度面對周圍的人時,你會看到和善與友誼;但是當你失去應有的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