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天峰式”結構(第1/3 頁)
城南基地。
辦公室之中,李天峰正在看雷勇送過來的關於運30運輸機的結構設計總圖<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形象一點說,這就是運30運輸機的主要骨架或框架圖,和一般的運輸機設計不同,這是一種相比美國c-17和c-5運輸機都要先進的結構設計。
這種結構設計,在後世的時候可是大有名堂,也漸漸成為大型飛機的主流結構設計,這種結構設計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名字,被稱之為“吳振國”式設計。
這是21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偉大的飛機設計師吳振國主持設計研發出來的一種全新的飛機結構設計。
說起“吳振國”和李天峰還有很大的淵源,因為在後世,吳振國是李天峰的導師。
在這個時代和時空,李天峰去尋找過“吳振國”,但查無此人,李天峰甚至想,是不是時代的發展軌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自己腦海之中後世的記憶,是不是另外一個平行時空。
“吳振國”此人無法考證,但這種先進的飛機結構設計則被李天峰拿了出來,且首次用在了運30這種大運輸機之上。
採用這種結構設計,運輸機的結構強度極大的增強,就是採用7、8米寬度的寬大貨倉設計也沒有一點問題。
更加重要的時候,這種結構設計雖然非常先進,但並不複雜,以後的生產製造也不是什麼麻煩事。
相反,因為結構設計先進,廣泛採用整合設計,零件數量大大減少,相比傳統的飛機結構零部件生產製造,“吳振國”式在生產製造上。更加的便捷,生產製造成本更低,飛機也更輕便。結構強度更高,也就是說。飛機採用這種結構設計,既輕便有結實。
既輕便又結實,正是飛機設計的宗旨。
因為首次採用這種結構設計,李天峰親自繪製了大量的設計草圖,這些設計草圖,不但標註了主要設計尺寸,還給出了設計技術要求。
有了這些草圖,大家的設計進展也比較快。從元月份啟動設計,這才四月份,短短三、四個月的時間,基本完成了運30運輸機的結構設計。
結構設計總圖很大,鋪滿了李天峰辦公室之中這張大閱圖桌,且這種大圖紙有好幾張。
李天峰拿著尺、鉛筆,橡皮,看得非常認真仔細,沒有誰比李天峰更加清楚這種全新理念的結構設計。
在自己的辦公室之中,李天峰足足看了一整天。又是看圖,又是親自計算,這幾張大圖紙。不少地方都要進行改動,上面用鉛筆寫下的字跡更是不少。
當然,這些大圖紙,雷勇是在組織過設計評審,完善和修改之後,確定再無問題才送至李天峰這裡的。
大問題當然沒有,但需要改進和設計的地方不少,經過李天峰這麼一修改,運30運輸機的結構設計更加的完善和先進。
看完圖紙。從頭至尾修改完善一遍,李天峰自己都不禁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算是完成了一個大工程。
運30運輸機結構設計完成,總體骨架出來。設計上就完成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雷總,你過來一趟。”
接到李天峰電話,雷勇自然早早的就過來了,看到桌子上那幾張改動量不小的設計圖紙,雷勇滿是驚愕<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在雷勇看來,運30運輸機的結構設計,非常的先進,在先程序度上要甩那些傳統運輸機好幾條大街。
這樣先進的結構設計,完成設計之後,雷勇親自組織一眾專家進行論證,分析,評審,修改和完善多次之後,雷勇才將這些圖紙送給李天峰把關。
這樣先進和高深的設計,雷勇認為,幾乎到了自己設計水平的極限,沒有想道,在李天峰的眼裡,還有這麼大的完善空間。
在驚愕之餘,雷勇的眼裡只有佩服,簡直對李天峰的技術水平佩服得五體投地。
看到雷勇滿眼的佩服,李天峰微微一笑道:“咱們運30運輸機的結構設計,經過我這麼一完善和修改,再無問題了,馬上形成正式設計圖,一些結構類的零部件,我們也可以開始進行試製了。”
在天峰科技公司,一邊進行設計研發,一邊進行零件的試製和驗證,非常常見。
如運30運輸機的結構設計完成,主要結構件也就設計定型,基本上不可能進行設計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