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中的吶喊與太陽下的宣言
“非為一代獨有,實為千秋共寶”
兩位“國父”的命運——孫中山為何做不成“中國華盛頓”?
一 華盛頓成了中國人眼中的“政治神話”
洋鬼子竟然也有一位“異國堯舜”
大清巡撫為何得到美國人的表彰
二 要好制度,還是要好國王
“華盛頓神話”為何不服水土
不丹國王給全世界上了一課
三 中國人的華盛頓在哪裡
孫中山樂觀太早了
華盛頓為何拒絕當國王
有華盛頓者之風範,無美利堅之土壤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迷途的帝國: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1)
迷途的帝國——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治國差距
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都是大氣磅礴的傳奇君主。一個是運籌帷幄、力挽狂瀾的中國皇帝,一個是銳意改革、狂飆突進的俄國沙皇。他們不僅出生時代相同,在位時間相當,而且都具備非凡過人的雄才大略。康熙使中國一舉擺脫明末清初大動盪後滿目瘡痍的局面,成為東方最強大的王朝;彼得使落後愚昧的俄羅斯一躍而起,成為令歐洲列強刮目相看的強國。然而,彼得使俄羅斯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歐亞,傲視全球;康熙最終卻沒能跨越封建體制雷池半步,他所開創的盛世王朝,與工業革命失之交臂,盛極而衰,很快滑向蕭條冷落的帝國黃昏。
假如在青天白日裡,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那該是何等壯觀的一種景象?這種奇異的巧合並非臆想。十七世紀與十八世紀之交,猶如電光乍閃,中國和俄國的天空,幾乎同時出現了兩顆驚人相似的巨星。他們,就是震古爍今的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
他們都是大氣磅礴的傳奇君主,一個是運籌帷幄、力挽狂瀾的中國皇帝,一個是銳意改革、狂飆突進的俄國沙皇。兩位大帝不僅出生時代相同,在位時間相當,而且都具備非凡過人的雄才大略。他們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在十七至十八世紀中把各自的國家帶入鼎盛局面:康熙使中國一舉擺脫明末清初大動盪後滿目瘡痍的局面,成為東方最強大的王朝;彼得使落後愚昧的俄羅斯一躍而起,成為令歐洲列強刮目相看的封建強國。然而,他們又是兩艘巨大航船的舵手,在重要的歷史關頭駛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彼得使俄羅斯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歐亞,傲視全球;康熙最終沒能跨越封建政治體制雷池半步,他所開創的盛世王朝與工業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滑向盛極而衰的落日輝煌,由孤芳自賞的天朝大國急劇墜入落後捱打的悲慘境地,在被西方列強鯨吞蠶食的同時,竟還遭到俄羅斯的侵略蹂躪。
連遠在西方的*,也情不自禁地發出史詩般的浩嘆:“這真是一種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
今天,重新翻檢這段歷史,人們不禁要問,是盛衰迴圈的歷史週期律無可逃遁,還是幸運女神偶然間與中國擦肩而過?這是一首悲欣交集的淒涼輓歌,令人回味,發人深省。
一 血泊裡登上王位
§生於憂患的“全能皇帝”
如果不是上帝插了手,誰也無法解釋康熙和彼得一生波瀾壯闊的歷程,竟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