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引 言 草原·羚羊·奔跑(1)
沒錯,這是一則關於工作的寓言。
你也許看過了N多關於工作的圖書,也聽過了N種關於工作的論調。那麼,在你的眼裡,工作究竟是什麼呢?或者說,你目前工作的動力在哪兒呢?
這個問題,說簡單其實很簡單,說複雜其實也令人困惑。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看看我身邊的人是如何回答的。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李這樣說:“目前,我工作的意義就是努力賺錢養活自己。工作的動力是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同時能夠在初入職場時學到點新東西。但是,我發現這個理由其實並不充分,它並不能讓我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有時候我很迷茫,一直試圖尋找一種更好的工作動力,但還是一無所獲。”
從外地來北京工作5年的王姐,面臨著同樣的困擾:“工作還有動力嗎?……生活?現在的生活不愁吃穿,對於我這樣的工薪族已經足夠了……房子?對於我這個北漂,那可是一件遙遠的事。按照目前房價的趨勢,興許就是幹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幢房,乾脆也暫時別去想它了……興趣?日復一日的工作,哪裡還有什麼興趣可言?”
……
在各種形形色色的答案中,我的朋友喬雲峰的回答,最讓我眼前一亮。
他首先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是一片廣闊的大草原,而我們就是草原上的羚羊或者其他什麼動物,因此我們的工作就相當於在草原上奔跑。”
這種說法聽起來倒是很新鮮,我讓他接著往下說。
“然而,這片‘草原’只提供給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卻從未教會我們奔跑的意義何在。於是你每天早晨醒來,把自己奉獻給了野心,日復一日,為了薪酬和升職而奔跑。每一天或者每一年結束時,這種例行的工作帶給你的只有身心的疲憊和倦怠!
“據說,在動物界有一個永恆的法則:只有‘奔跑起來’的動物才能夠生存,也只有奔跑起來的動物才能夠獲得比同類更好的生存環境,不管你是主動攻擊還是被別的動物攻擊。
“‘為自己奔跑’是動物世界裡永恆的法則,人類正是透過這一法則首先由低等動物變成了人。但當人逐漸擺脫生存的威脅後,卻突然失去了繼續‘奔跑’的動力,從而變得彷徨和不知所措。一方面,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環境,讓我們喘不過氣;另一方面,我們又看不清工作的意義究竟何在。於是,在內心深處迫切地需要一種全新的、更加持久的工作動力……”
那是喬雲峰第一次向我講述他的故事,同時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關於草原、羚羊和奔跑的故事。喬雲峰這個傢伙總是在感嘆,這個故事給他帶來了多麼大的影響與改變。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大約在一年前,喬雲峰經常抱怨自己多麼討厭他所在的公司和所做的工作:
“我只是在這裡混時間,然後等著找下一份工作而已。”他總是這樣自嘲。實際上,在此之前他已經換過好幾份工作,但每次都是這樣,做不到三個月他就厭倦了。
對於他來說,天天去上班簡直就是一種酷刑,他也許就是在那裡盯著時鐘,看著它緩慢無比地拖過長長的8個小時。後來,他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日子的“折磨”,乾脆辭去了這份工作,一個人揹著旅行包去了可可西里。
等我們再次見面的時候,我簡直無法相信眼前這個容光煥發的人就是他。喬雲峰一見到我,就迫不及待地說起那隻神奇的、充滿智慧的“羚羊”。
“誰能想到呢?”喬雲峰瞪大眼睛、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一個故事居然成為了我人生的一個轉折!”
如今的喬雲峰,不僅對工作充滿了熱情,並且這種熱情是持久的。他把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很快在事業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並從中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悅。熟悉他的人都驚訝於他的改變,喬雲峰於是逢人便講起那隻羚羊。
引 言 草原·羚羊·奔跑(2)
現在,這隻羚羊的故事,也漸漸在我的同事和朋友中間流傳開來。那種從內心深處熱愛奔跑、積極工作的羚羊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於是,現在我所看到的人們,經常互相鼓勵說:
“從今天起,不要再像驢子一樣碌碌無為了,去做一隻快樂奔跑的羚羊吧!”
當喬雲峰在可可西里第一次聽到了那隻羚羊的故事時,他不知道,多少年來,羚羊的故事在草原上早已廣為流傳。當然,在這個故事裡,除了羚羊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