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行包圍的殲滅戰進行了演習。
那天,在我支隊的作戰地區內遺棄敵人的屍體達一萬幾千具,此外,還有在江面上被裝甲車擊斃計程車兵和各部隊的俘虜,如合在一起計算,僅我支隊就已解決了敵人二萬以上。
下午二時左右,掃蕩大致結束,接著安全無事,於是一邊整頓部隊,一邊前進,到達了和平門。
然後,俘虜接連不斷地前來投降,達數千人。態度激昂計程車兵毫不聽從上級軍官的阻攔,對他們一個個地加以殺戮。回顧許多戰友的流血和十天時間的艱難困苦,即使他們不是士兵,也想說:“都幹掉!”
已經一粒白米也沒有了,也許城內有,但我軍已無現存的糧食給俘虜吃了(下略)。
上面所談是佔領南京那天的戰鬥情況,第二天,即十四日那天所寫的作戰記錄,也可以看出城內外的掃蕩情況,因此引錄如下:
十二月十四日,城內外的掃蕩,全由兩個聯隊的部下拿握。潛伏在各處的殘兵敗卒都被拉了出來。但他們的武器都已被丟棄或隱藏起來。五百名、一千名,大批俘虜接連而來。他們比較大模大樣,毫不膽怯,但看起來個個都疲憊不堪。恐怕是沒有任何一點可以吃的東西了(中略)。
雖說是殘兵敗卒,但他們有的潛伏在村莊和山區裡,繼續進行狙擊。
因此,進行抵抗的人和不願順從的人,當即被無情地殺戮。整天可以聽到各地傳來的槍聲。死屍填滿了太平門外很寬的護城河(中略)。
下關的繁華街道幾乎全被燒燬。數百輛汽車被扔在江邊馬路上,數百具死屍從岸邊漂流出去。
在十三、十四日的手記中所描寫的情景,實在慘不忍睹。佐佐木支隊的骨幹、曾任第三十八聯隊的聯隊長助川靜二元大佐對鈴木明說:“師團長吩咐,不要儲存俘虜”(《“南京大屠殺”的無稽之談》,或譯《“南京大屠殺”的虛妄性》,下同——譯者,第二四九頁)。因而全遭殺害。
另外,佐佐木支隊在進行掃蕩戰中也殺了許多普通市民,以此血祭,壯軍威。一九六五年中國歸來者聯絡會的代表團訪問南京時,當地對外文化協會的汪良向代表團詳細談了南京大屠殺事件。其中就下關地區難民的被害情況,他這樣說:
到十四日(十四日系十三日之誤。——洞富雄注)那天,北城門已被開啟(當時,國民黨退卻時從北門朝揚子江方向撤走,但守備隊退卻完畢後,為了阻擋日本軍的追擊,已在外側對北門上了鎖),日本軍向揚子江方面挺進。岸邊的中山碼頭、下關站原有兩艘渡船,因此一夥難民湧到這裡。然而,兩艘渡船早被國民黨軍官佔據,難民們一個也不能渡江,他們擠在碼頭上,已處於快要凍死的狀態。人數達二萬至三萬。日本軍向這些難民開炮,將其全部屠殺了(山岡繁:《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爭受害地區》,第八至九頁)。
關於十三日大量屠殺下關的普通市民問題,日本方面也有人作證。第六師團所屬輜重第六聯隊的小隊長高城守一,他由城南的中華門入城,十四日,曾赴下關補給糧草,因而目睹了佐佐木支隊在前一天“戰鬥行動”所留下的悽慘情景。最近,他就當時目擊情況這樣說:
在汀線,屍體像漂流的木頭被浪衝了過來;在岸邊,重疊地堆積著的屍體一望無際。這些屍體差不多像是來自南京的難民,可能有幾千、幾萬,數目大得很。
死屍的情況活生生地說明,從南京逃出來的老百姓,無論是成人或兒童,他們一律遭到機槍、步槍的掃射,遭到殺戮。一路上枕藉著的屍體,連他們是中國老百姓還是士兵、是男是女也無法辨認,因為這些死屍遭到射擊後倒在地上重疊在一起,並被澆上重油,點火焚燒。在焚燒過的屍體中,無疑也有許多想來是兒童的屍體,總之,幾乎都是老百姓。我從未見過如此悲慘的情景。大量屠殺的痕跡展現在眼前,我覺得日本軍犯下了嚴重罪行(創作學會青年部反戰出版委員會編:《揚子江在哭泣——熊本第六師團出兵大陸的記錄》,第九十五頁)。
佐佐木少將說:“僅我支隊就已解決了敵人二萬名以上。”他所說的這個“解決”了的“敵人”,其中包括為數眾多的難民。
高城還看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時在下關兵站倉庫裡作為苦力進行勞動的俘虜中,相繼有人倒下,倒下後一直起不來的人,無情地就地遭到槍殺,被投入了揚子江。他說:“我在下關雖時間不長,但在這段時間裡已目擊了有十名左右的苦力被槍殺了。”(前引書,第九十六頁)
再看看佐佐木少將的手記,僅就十二月十五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