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4 頁)
斷不致視朕如桀紂而欲弒之,合當精細籌劃,既不擾民,且利朕巡視民情觀光治化,即小有不宜之虞,朕不罪汝等也。
尹繼善看畢,將硃批交給劉墉,長透一口氣,說道:“還是皇上高瞻遠矚啊!甫巡原為藻飾聖治,我們這頭大張旗鼓各處捉人,鬧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那還不如不來。我們只顧了皇上安全,忘了這個大局呢!”
“但這一來就又出了個大難題。因為據黃天霸的人所報,似是而非,實不敢確保無人謀刺皇上。”劉墉皺眉說道,“看旨意光景,皇上還要我們安排私晤‘一枝花’,這也太——”他想說“兒戲”,話到唇邊覺得不妥,因笑道:“我是說跟聽公案鼓兒同一樣,也太匪夷所思了。”
其實尹繼善和劉統勳也都在想這件事。他們誰也想象不出,乾隆怎麼還曾與“一枝花”有過“一面之緣”,更難設想“再晤”是什麼意思,又該怎麼個“精細籌劃”法。
“皇上太愛微服私巡了。”不知靜了多長時間,劉統勳長嘆一聲說道:“傅恆和我,還有壞事了的訥親,不知諫過他多少次,請他‘垂衣裳治天下’,口上說聽諫,其實還是照舊。”尹繼善絕頂聰明的人,想了想,雖不知就裡,料知這位風流皇帝“一面之緣”背後,說不定就有什麼“事”。因笑道:“天心不測麼!就想破了腦袋我們依舊不明白。世兄,你其實握著這差使所有細務。我瞧你的。要我怎樣出手幫忙,放句話出來。”
劉墉其實早就在絞盡腦汁“精細籌劃”了。冥思苦索良久,說道:“回去還得和天霸他們商議一下。這種事,擎天保駕,他們比侍衛方便。此刻我能想到的有兩條。一是錢——打進教匪裡的細作,要用錢通關節接近‘一技花’——我們化的刑部專用銀項,收寄都不方便。”
“成!我給你出手諭,在海關厘金裡隨支隨取,打個手條我們和刑部結帳。”
“用綠營兵三千,化整為零,從現在起就扮作老百姓,進城檢視各樓堂店肆地理形勢,尤其是靈谷寺、玄武湖、雞鳴寺、清涼山、桃葉渡、夫子廟,到石頭城,莫愁湖乃至長江渡口這些名勝之地,或有勝境可覽的地處。絕不能張揚,又絕不能互不聯絡。規定了暗語口令,一個呼哨,至少能召集五十個人迅即響應。”
“成!這一條想得細。我明晨就安排。”
劉墉怔怔地透簾望著院外朦朧的夜色,目光好像要穿透重樓深宇似的,喃喃說道:“安全還是第一。平安歡喜第一……能不能安排‘再晤’要緣隨自然……”他忽然從恍惚中憬悟回來,提著神又道:“八月中秋城裡熱鬧,金吾不禁。告示各鄉,由縉紳裡保族長帶領入城觀光,這都是些老頭子,能約制了自己的鄉民,設幾處酒棚,年過六十的憑身份引子領一份禮,比如脯肉瓶酒之類,家人子弟都進城,老人斷不肯叫子弟跟著人起鬨胡鬧的!”
“好!”這一條連劉統勳也聽得興奮起來,本來眯縫著眼睛仰坐著的身子一傾坐直了,說道:“這一條應該請下明旨,設醴酒脯肉示天子恤老敬賢的德意。官府還可以設賞月亭棚之類,茶水供應,彩票獎米,祥和之氣起來了,人就無心鬧事了!”
遠處不知哪一家,隱隱傳來雞鳴聲。尹繼善掏出懷錶,時針正指醜正,因起身笑道:“可謂算無遺策!我還可調三千綠營聽你備用,就萬無一失了……好,就這樣吧,也該叫老中堂歇息了——天明袁枚開衙,審理怪風吹走女人一案。這個事驚動四里八鄉,謠諑四起。不要看成是民事糾葛了——世兄要不要去看熱鬧呀?”
“要。”劉墉微笑答道。
劉墉議事想事錯過了困頭,再沒一點睡意,伏侍父親安歇了,索性洗臉喝茶,就在書房寫案情彙集,聽外邊雞鳴一陣陣,樹間鳥漸次啾噪,又給父親寫了個請安帖子壓在桌上,仍帶了招帖鐵算盤,悄悄由後西角門離了這座千門萬戶的總督衙。
江寧縣設在玄武湖南雞鳴寺東一帶,正衙大堂二堂,後衙琴治堂成南北中軸,也甚是高大軒敞,比起江北一些府衙還要氣派,但在這六朝金粉之地,從總督到巡撫藩臬二司、海關總督、各觀察道衙門林立閎深浩大的勢派,還是小巫見大巫。只這縣衙南正門前,原是玄武湖水師的演兵校場,水師移防大湖,校場荒蕪空曠、平日到這裡來,看去是十分開闊的了。
五月初六南京水西門燒一場大火,民間謠傳有一美少年呼風引火,袁枚帶千餘軍民用龍頭水車救滅,第二日便又鬧起蝗災,將南京周匝草木嚼掃一光,至五月初十一場龍捲風,拔樹倒屋,崩坍魁星閣,捲走清虛觀大銅鐘,又吹走城東韓家女子,飛出九十里開外的銅井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