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3/4 頁)
別太大。一方面是要體現一下自己的公平公正,另外還可以制約其中一方勢力過於坐大,影響部落內的力量制約均衡。
不過,對這些酋長在自己封地如何發展建設,譬如擴大人口就沒規定。誰有本事把自己的封地搞得熱火朝天,蒸蒸日上,那將來問鼎帝位的把握就會多上幾分。說不準隨時會被炎帝看中而調入“朝廷”任職,加以**,很可能是下一任帝。
從這點看來,已經是和後世甚至現代有點相同了。將政績好的人選為帝位候選人,不但迎合民望民聲,更有利於部落的持續發展。
此地距離炎帝所在的帝都“承留”( 河南開封市開封縣東南)僅有六七天的路程。其他大酋長部落則分散在整個神農氏部落的境內,平時都甚少往來,只有在發生大型戰爭的時候才會聚集在一起。
很快,華曦在小隊長姜明的帶領下進入了城寨。裡面情景讓華曦頗為驚訝,對這座長陽城也有了更加清晰的瞭解。
城寨的的外牆雖然所處結構是採用木牆的架構,但規模和氣勢卻頗顯宏偉壯大。不過進入裡面相比起來卻是顯得異常的簡陋。城內建築雖然都採用的土木混合的結構建築,但高度卻顯得甚是低矮,兩條寬敞的泥土大道貫通了長陽城的東西南北四門。在中央是幾座頗大的連體建築,高度較之周圍的民居要高出不少,想來應該就是大酋長姜榆罔的住所和行政之所了。
第254章 長陽城見聞【二】
這長陽城雖然比較起中華城,甚至鐵壁都有所不如。但在這個時代卻是一座龐大無比的城池。起碼在華曦的印象中,除了葛天氏族的葛寨外,沒有任何一個部落的城寨能有此般繁華。
守城計程車卒均是草鞋裹腳,獸皮纏身,手中的武器大多都是木製、石質,只有像姜明這類有那麼點職位之人才佩戴者銅製武器。不過很顯然,姜明腰間佩戴的那把銅劍比起自己中華國的青銅器,無論是品質上還是設計上都明顯不如。
其實這在華曦看來並不覺得奇怪,強如兵主蚩尤也只是得益於銅礦資源豐富的地域,才能在裝備上添置數量頗多的銅兵。歷史中炎帝的部落似乎銅礦資源並不豐富。不過,不豐富不代表這裡沒有銅礦資源,畢竟古人的技術也只能開採那些露天礦藏。如果腳底下蘊藏一億萬噸的銅礦對他們來說也是等於沒有。除非有支開採勘探的工程施工隊也穿越回來。
這長陽城裡的狀況,用華曦自己的一句話那便是“一目瞭然”。瞥過去便知道雖然炎帝時代早已進入銅器時代,但像銅礦這樣的珍貴戰略資源應該大部分都掌握在炎帝姜克的手裡,也可以說是震懾各大酋長的強大力量。(應該沒有人會想著拿木棒木矛去挑戰一個手持青銅刃的人吧?)
不多一會,姜明便帶著華曦來到了大酋長榆罔所在的院落門口。由於身份地位的原因,小隊長和在院落門口的幾名守衛擔待了一番後,便轉身離去。門口幾名守衛經過一番全身搜查(看看有沒有帶兵刃)後,這才放華曦進入院落內,並高聲大喊:“南方的來客到!”
院落不大,也就二三百平米左右(這面積在這個時代,的確不大)。當入得裡面,之間一個年約三十出頭的中年漢子正坐在院內的一個案幾前審閱竹簡。在木案上幾乎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竹簡,給華曦一種飽讀詩書的感覺。
想來這個應該就是炎帝的七子姜榆罔了。華曦心忖,但臉上依然是一副不卑不亢,神態自若之色。
那漢子看到華曦,並未起身相迎,只是抬頭笑道:“華曦族長,嗯,不錯!我長陽部落有多了一位驍勇之士,更添一分實力吶!”
華曦差點被這番話雷翻。雖說自己在守衛那告知自己是南方中華部落的族長,但這姜榆罔這番開場白也太雷人了吧,簡直就和商業電視裡的差不多。
漢子這番話也就標明瞭他自己便是大酋長榆罔!
華曦上前略一施禮,笑道:“華曦見過大酋長!”
榆罔點了點頭,開始向華曦詢問起遙遠的南方之事,其中隱約有提到無懷氏和葛天氏、紀通氏這些大伏羲氏族的分支部落。不過華曦除了一些風土人情外,其他問題一律都是一問三不知來回應,只是說自己與族人因為躲避洪水,流落到此。
說話要掌握主動權,這對身處大首領一職多年的華曦來說自然不是什麼難事。很快華曦就向榆罔詢問其關於封地的事情,並詢問起榆罔可不可以允許自己在此落地生根。
這榆罔想必也是個見過風浪的人,只是擺了擺手,道:“你能夠在我們長陽部落落地生根,我是無限的歡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