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2/4 頁)
長楚辛也沒住上這麼奢華的房子(因為他們都是茅屋,雨天漏雨,起風透風)。這房子就差一點沒蓋上牛皮了。
死人堆都躺過了,一間茅屋可以棲身對目前景況的華曦來說已經是不錯了。其實百戰也知道這間房子雖不能說上好,但比起一般人居住的茅屋也算是高等不少。只不過在中華國呆了這麼多年,一時無法將那邊與這邊的生活品質轉換適應過來。
這間簡陋的木屋是在長陽城的城牆邊上,緊鄰道路,交通也頗為便捷。木屋的面積不大,一地的乾草堆可以讓華曦三人一進屋就可倒地而睡。
按百戰的說法,這的確和自己中華國的豬欄沒多大區別,充其量就是個高階點的豬舍。
安頓好早已疲憊的小楚越後,華曦和百戰離開了木屋,並肩在這長陽城內隨便溜達一番。去到一個陌生環境,最要緊的就是先弄清楚這裡的情況,才好方便自己行事。否則大吉利是的說一句,假如明天軒轅大軍攻入城中,自己想找路逃跑都不知道最近的門口在哪。
那個官員小吏看起來也是沒有什麼事情可忙,在華曦的“懇求”下滿口就答應了華曦要他做路引的請求。花費不了多少時間,華曦就從小吏的口中瞭解到一些關於目前神農氏以及長陽城的基本情況。
原來,目前的神農氏部落之所以會受到軒轅部落這個後起之秀窺視,甚至做出去年那種明目張膽的攻擊入侵,歸根結底是現在的神農氏政權炎帝部落的自己的根基已經發生動搖。
日益尖銳的內部矛盾,貧富懸殊的差距越來越大,一些被剝削和壓迫的窮苦族民不堪忍受,便聯合起來進行反抗。他們手拿木棒和石塊攻進富人的宅院,搶奪他們的糧食和財物。富人卻束手無策,只好向他們的主子告急,請求幫助。
各部落不斷傳來族眾暴動的訊息,炎帝姜克十分恐慌,他擔心這些暴亂的族民會攻擊都城,搶奪他宮中的財物。因為當時的所謂“國家政權”不過是個較大的部落聯盟機構,只有一些負責處理日常政務的官員,並沒有設定保衛帝都安全的常備軍隊。因此也就沒有力量去平息叛亂。
為了防止暴民入侵,姜克下令在族民中挑選數百名身強力壯的小夥子,臨時組建了一支“宮廷自衛隊”,專門負責帝都承留和宮廷的安保工作。這些戰士每日可以不參加勞動,照樣獲得一定的報酬。
各部落酋長見帝姜克這樣做,也都紛紛效仿,都陸續建立起了自己的“自衛隊”。他們挑選年輕力壯,勇敢兇悍的男子為隊員,發給他們木棍、石斧等作武器,對他們進行專門的作戰訓練。這便是我國遠古時代早期的軍隊雛形,軍隊一詞也開始出現在此間。這也解釋了華曦對大酋長榆罔允許領地內的各部落酋長可以擁有私人武裝力量的疑惑。
各部落建立起自己的武裝隊伍後,不僅用來防止本部落貧窮階級族民的暴亂,還為本部落的小團體利益與外部落爭奪利益而相互攻殺。部落與部落之間時常發生武鬥的流血事件。
以往氏族社會那種安樂祥和的景象已經成為昨日黃花,取而代之的是你爭我奪,充滿殺機的野蠻殺戮時代。
對於神農部落出現的這個讓人痛苦的現象,在華曦看來是十分正常的。
自古以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盛極而衰,興衰交替。雖然是殘酷和無奈,但不可否認的是,縱觀古今中外,人類的科技文明發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戰爭的影響。有人說戰爭毀滅了一切,這句話不能說完全正確。戰爭既毀滅了許多,也催生了許多新生事物來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其實很多人類日常的生活技能和工具,都是從戰爭中領悟或者說是衍生出來的。
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戰爭便是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里最好的詮釋!
講述之中,小吏彷彿是在回憶著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臉部的面板不經意地抽搐了幾次。
“你剛才說的軒轅氏,他們難道現在可以獨自挑戰我們神農氏嗎?”華曦裝作義憤填膺道。
小吏的臉上出現一絲不屑和鄙夷,氣憤道:“軒轅?呸,只是一群膽小的懦夫。憑他們還沒有實力叫板我們炎帝。”
“啊,那——”華曦不解道。其實在華曦的腦海裡,這軒轅氏只是在中後期才取得對神農氏的優勢,並最終整合炎帝部落的力量,歷經生死七戰才最終藉助眾多歸附旗下的部落相助,擊敗兵主(戰神的意思)蚩尤。(神話傳說中所謂的生死七戰,只是軒轅氏與九黎氏7任帝王蚩尤博弈的神化)
中華遠古神話將炎帝、黃帝、蚩尤都歸納為一個人名,其實是錯誤的。歷史上的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