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實際。
古語有云:事實勝於雄辯。
華曦從城中挑選出一千名青壯族人,開始了轟轟烈烈,舉世矚目,前無古人的造紙大行動。
首先,華曦帶著一群閒得發慌的長老四處策馬觀察,哪裡有合適造紙的理想地點。造紙的材料,華曦自然知道是木漿。木漿的原材料很多,基本上用些稻杆、竹子、木材均是造紙的天然好材料。部落目前最不缺乏的就是這些。舉目望去,哪裡不是一片片的樹林和草原?
不過禍福自古都是相互依存的。原料不用華曦發愁,但是生產木漿時需要的攪動機器,華曦沒有,也不會做。當然,人的智慧總是不可小覷的。在現在這個蠻荒時代,最佳的理想動力可以用水能或者是風能來代替。華曦自從產生造紙這個念頭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一個好去處,可以作為興建造紙作坊的理想地點。
白龍江的源頭………升龍潭。
升龍潭澎湃洶湧,衍生出白龍江,以萬馬奔騰之氣勢流經日落堡,匯入廣袤遼闊的大海。
源頭位置,水勢太過洶湧,而且在中華城的旁邊,有條人工護城河分流,城內幾千族人的日常飲用水均取自護城河。如果在源頭位置興建造紙的作坊,那不但很危險,而且對城內族人的飲用水質造成很大的破壞。
現在華曦要做的就是在離中華城二三里左右的下游處,進行一系列的地形改造工程。數千名被挑選出來的族人,大半被華曦安排在此處按照華曦的意思進行地形改造。其餘的則負責從遠處的樹林砍伐木頭運輸到這裡,然後再由部分族人對木頭進行切割分條的工序。
選在此處興建造紙作坊,自然是有此地的優勢。此處地形坡度的高點和低點,兩者之間的差距很大,在最低點是一處大型的低窪地。只要將高地和低窪地稍作調整改造後,然後從附近激流澎湃的白龍江上,挖掘引入河水,經由高地留下低窪地,這期間倚靠水能產生的動能絕對不小。這麼一來,對下游的日落堡也不會造成什麼大的水質影響。
“好,就是這裡!”華曦指著底下的那片低窪地說道。
長老們到處觀望,隨著華曦的手勢,將目光投向下面那篇低窪地,但均是一臉不解。
華曦自顧自地說道:“下面那篇低窪地,正好可以挖掘出一個水池,用來裝載木漿池內的汙水。這樣一來就不會四處流淌,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汙染了,哈哈!”躊躇了一下,華曦又指著高地與低窪地的連線處後面一點的地方說道:“這裡,在這裡挖掘一個水池,我要建造一架大水車,用來打漿用。”
“打漿?族長,請問是讓族人拿著木棍在那裡打麼?水車又是什麼東西?”一旁的華安不解道。
“哈哈,當然不是。在火焰之神的旨意下,掌控河流的神明會讓白龍江上的水幫我們來打漿。”華曦哈哈大笑道。
“啊!萬能的神啊,請…………”祈禱聲頓時在人群中響起。
施工隊伍很快就進入狀態。華曦讓他們在自己制定的幾處位置挖掘土坑。麻煩的就是水車的建造工作了。複雜的水車,華曦不會做,但簡單的卻不是什麼難的問題,難的只是水車的軸承、齒輪、車輪配件等零部件的製造。
幸運的是,在經歷過三座城鎮的興建和升級等工作經驗後,產生的木匠,在這個時候起到了關鍵作用。軸承、車輪、齒輪等零部件的製造,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水車的或許有點不同,但大同小異。在華曦拿著獸皮上的藍圖放在他們面前,再耐心詳細講解後,終於,經過一天的努力,木匠們開始有點懂這水車的工作原理了。一旁的長老們,也大致聽明白那挖掘引入的河水是幹什麼的了。
製造水車用的木料,華曦選取了一種不知名的樹木作為建造材料。在森林內有一種樹木,材質堅硬,紋理精緻,而且任性極佳,華曦將這木頭取名為花梨木。至於車輪和其他大部件之間銜接的軸承和齒輪,華曦用青銅來做材料。青銅具備了堅硬和堅韌、耐磨三種特質,本就是製造水車的好材料。
最好做的莫過於架設水車,牢固底部的部件。不過難卻也難在此處。一架水車的重量不能說不大,好歹也有幾百上千斤的重量。用木料來做底部,不止分量不夠,而且容易被水腐蝕糜爛。用青銅來做材料,卻顯得極其浪費,消耗的青銅可不是一勺兩勺的說。
華曦邊想邊用眼睛四處亂掃,右腳隨意亂踢的時候,不小心提到一塊小石子,忍不住啊的一聲喊了出來。
在眾人的驚異目光中,華曦腦海驀地閃過一絲靈感:石頭。
用石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