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馬匹後,一行幾百人牽著草繩帶著這次的戰利品浩浩蕩蕩返回中華城。幾天後,當華曦一等人出現在中華城的南門城頭前的時候,沒多久,華安、華豐等一干長老祭司以及中華部落的族人從城內湧了出來。人山人海的人群迅速點燃沸騰起來。
關注官方qq公眾號“” (id:love),最新章節搶鮮閱讀,最新資訊隨時掌握
第49章 貨幣流通
這次帶回來的馬匹由於野性未馴,數量眾多。華曦特地在中華城的北門劃出一大塊空地,專門用來飼養馬匹之用。
馴馬的工作華曦不打算立即執行,先養傷一段時間,去去野性,然後再馴服他們就容易多了。不浪費時間,華曦趁機也把部落裡的驢也放進來和馬一起餵養。嘿嘿,說不準哪匹馬或是驢發情了,就交配頭雜種騾子出來。
馬無夜草不肥這句老話,華曦還是知道的。養馬可不是件輕鬆的活,要想馬匹養得瞟肥體壯,那就要在半夜裡再給馬匹新增一次草料。因此,草料的採集業需要大量的人手。好在城外就是大片草原,白天把馬帶到草原上放牧一下,同時採集草料,晚上再喂上一次,問題應該就不大了。
養馬的工作華曦也不清楚,只是把一個大概給族人講了一下後,就放手不管了。等著他的還有許多繁瑣之事呢。
銅幣在上層社會流通問題。華安向他反應,銅幣雖然是有了,但許多長老都覺得手裡拿的銅幣沒有拿食物、陶瓷等物品那麼實在和安心,而且還有其他煩惱的問題。
製造銅幣的人會不會偷偷私底下製造更多的銅幣來肥自己?
用銅幣支付的買家和收銅幣的買家,他們對貨幣這個東西的認識不夠,普遍認為手裡還是拿著實實在在的物品划算點。
銅幣的發行量是多少才好?多了貶值,少了造成流通數量不夠。
琳琅種種的問題不斷纏繞著華曦,這些經濟學的課題對一個門外漢華曦來說,不得不說是舉步維艱。看來自己是太過草率了,想一步登天就搞好貨幣流通,難啊。
不過難卻並不意味著不行。雖然不能做到後代那麼精確的統籌統計分析,但粗略地搞上銅幣來代替物物交換應該還是可以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華曦第一步就是每天都讓一些吃白飯沒事做的長老在城內各個工作區域宣傳貨幣的攜帶和交易方便的好處。
經過長時間的宣傳,族人總算是明白銅幣的作用是什麼了,但心裡還是有疑慮。那就是萬一用自己的物品換回銅幣後,銅幣突然在某一天沒用那怎麼辦?
族人最後的憂慮很快就傳達到華曦的耳朵裡。
“嗯,該是我出馬的時候了!”一間密室內,華曦輕輕撫摸著那一箱箱裝滿鑄造好的銅幣,自言自語道。
幾天後,集市內出現了一個規模龐大的交易場地。場地的負責人正是中華部落的族長華曦。在華曦的身後是各式各樣的交換物品。
華曦對中華部落的族人大肆宣傳,任何物品都可以在我這交換到面額不等的銅幣;只要你擁有銅幣也可以在我這裡交換到任何你所需要的物品。
宣傳攻勢不可不謂強力。族長親自出面,祭司在宗廟更是向族人散播貨幣是上蒼神明賜予族人的東西,務必要遵從神明的意願。
一連串的強力宣傳之下,效果也逐漸出來了。一開始是部分長老祭司牽頭用物品換取銅幣,隨後用銅幣從華曦處換取到其他物品。
攜帶和交易的方便也被人們所目睹。隨後,那些掌握著不少生產資料的權貴人物也加入到兌換銅幣的行動中。平民們在周圍的人群逐漸使用銅幣和祭司的影響下,開始逐漸接受收藏銅幣,使用銅幣。
華曦還在中華法典上加上了幾條:
私自鑄造銅幣的個體或集體,首腦人物一律處死,其餘一律貶為奴隸。
交易時,拒絕收受銅幣者,杖責30…50杖。
貨幣政策,華曦覺得不用重典不足以震懾那些私慾膨脹之人。
銅幣兌換物品的價格,華曦用了好長一段時間來不斷統計和修改。待中華部落全民流通貨幣的時候,華曦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中華族人的貨幣流通才成熟起來。
一年的休養生息,中華部落各項工作逐漸走上正軌,馬匹的數量也從最初了五十多匹達到五百多匹,騾子百餘頭,馬匹等大型食草動物的養殖,也催生了草料供應商人、馬伕等職業。人口也跨越五千大關。
一年裡,第一批騎兵也誕生。上好的戰馬首先就被華豐和華勇二人搶去裝備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