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3/4 頁)
由樂遽指揮統帥(名義上)的主力部隊,分為三支軍團分別由姜申、生番以及大統帥樂遽朝北嶺的北水泉出發。四支部隊實則上是各自為戰,大軍的動向全憑各自統帥的一句話。所以,具體的作戰部署,完全就沒統帥樂遽什麼事。
這場戰爭是勝利還是失敗,那是他們幾人的事情,華曦就不需要費這個精神去考慮了。後勤軍團的各項物資的運輸補給、製造器械、採購紅藥等任務都安排得穩穩當當,一切都步入了正軌。
華曦把後勤保障的所有任務都指派給適合的人去做,自己基本上不參與具體的任務安排,他只負責“派糧派錢”,差不多成了一個甩手掌櫃。
一個企業在剛發展的時候,是需要靠老闆的全力奮鬥,這個時候注重於個人的能力。到了企業發展壯大後,需要的是有效的分工合作,而不是他這個企業家多麼的勤奮。將合適的人安排在適合的崗位上盡其所能,控制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穩定,其他大小事宜無需自己過分操勞。
這是現代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基本要求。縱觀歷史,孔明是個失敗的企業家。他掌控蜀國大權,他能慧眼識人,吸納賢才。他有遠大的理想和高瞻的目光,但他卻不敢想太多的權力下放。最終積勞成疾,鬱鬱而終。
萬事俱正後,姜維帶著華曦策馬來到城南數十里外的一處樹林邊上。因為據姜維帶來的最新訊息,這裡也發現了錫礦的蹤影。華曦此刻是帶著熱切萬分的心情而來,希望這裡也是個曠地所在。
掠近樹林,這裡跟華曦之前腦海裡的印象已經大不相同。這裡新遷了數十個小部落(都是五六十人的規模),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往昔雜草叢生的荒地早已被燒掉開墾出一大片連綿數里的耕地。隨處可見的農民、奴隸不時在人為走出的小道上來往。田地裡時刻有農夫正在耕種或是驅趕耕牛進行翻土。此外,田間的一些阡陌上偶爾還會發現一些手持長矛或是木棒計程車卒巡邏。
這裡已經初具村莊的雛形,華曦從姜維口中得知,這些人數稀少的小部落相互依靠居住,彼此之間往來密切。在這些不同氏族聚集居住形成的村莊,一些關係到不同氏族利益的事情,都會有些威望較高的長者出來主持。可見,小部落也逐漸向村落模式發展,相信只要時間不斷推移,宗嗣淵源發展而成村落模式到了最後,必定是取代不同氏族聚居的模式。
'本書首發'
這裡猶如土地相對肥沃,加之居住在此的族民普遍民風淳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在長陽城附近也是頗有名氣。尤其出產的菠蘿,甘甜而芳香,馳名長陽。不少長陽的貴族或者是奴隸主、商家都喜歡在空閒時分帶著家奴到此遊玩、嬉戲。面前的遼闊草原,更是天然的大牧場,村莊不時出現一些遠近聞名的好獵手。
“會長,您來了!”幾名身穿厚厚的保暖皮衣,離遠就朝姜維打著招呼。
“嗯,給你們介紹一下,這個便是大名鼎鼎的軍司馬大人,華司馬!”姜維介紹道。
可見,這些加入了兄弟行業協會的商家小販並不是人人都認識華曦的。別說在這個資訊閉塞的時代,就是現在的國家領導人,如***、***等領導人,也有許多人是不認識的。說個真實的事情:小弟在國慶時,身邊有幾個人看著廣場外的大螢幕指著溫總理問身邊的人,這個人是誰!差點雷暈我。我們並不能怪這些人孤陋寡聞,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上網,每個人都能接受到教育。社會上太多的人因為家庭的原因早早就出來打工掙錢養家了。
“啊,拜……拜見大人!”那幾個小販一聽之下打眼朝華曦看了過來,雙膝很自然就往冰冷得結了一層薄薄霜冰的地面上跪下。
華曦連忙阻止,並笑道:“無需多禮,快說說那錫礦…………”
幾人一聽,連忙反應過來。很快,華曦就在幾人的帶領下,騎著駿馬帶著一顆激動的心來到了樹林內一處比較偏僻,但樹木的數量明顯稀少許多的地方。
“大人,您看!”其中一人指著前面七八米的地方說道。
華曦行前幾步,俯身拾起一顆石頭一看,外表頗似錫,但明顯質地卻不是。華曦沒有作聲,而是在大夥的注視下再次彎下了腰,仔細辨認了一番後再次拾起一塊石頭。這次華曦可以肯定,這是一塊錫了。不過,這純度顯然讓他自己感到十分的不滿意。雜質太多,這是露天礦的特點。當然,也有露天礦的純度很高,品質不錯的礦,但機率很低。華曦轉了幾圈後,原本激盪的心情顯得有些失望。這裡有錫是沒錯,可問題是露出地表的錫礦太少了。從目前所看到的總量來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