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動”,對抗日根據地實施殘酷的報復,推行所謂蠶食政策、三光政策,企圖摧毀抗日軍民的生存條件,徹底消滅抗日根據地。日寇對冀南的大掃蕩是從1941年3、4月間開始的,敵人採取分割槽進攻的戰術,但很快被我軍粉碎了。之後,陳再道指揮冀南部隊對日軍進行了破擊戰,又奇襲類子鎮,炮轟敵據點,大滅了日偽漢奸的威風,大長了抗日群眾的志氣。 1942年4月29日,日軍對冀南出動重兵搞鐵壁合圍式的大掃蕩,3萬餘日偽軍分兵合圍冀南部隊各地駐軍,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我各部將士分別突圍,傷亡慘重。陳再道在“四二九”大合圍中,正率部在外線作戰,聞訊後急趕回軍區,但部隊已突圍出來。他聽到戰士們英勇奮戰、浴血拼搏、視死如歸的訊息,難抑悲痛之情,悲恨交加,決心誓報此仇!這次合圍之後,日軍組織了多次合圍行動,使我軍處於嚴重的困難境地。陳再道率部與敵巧周旋,開展了游擊戰,趁空偷襲敵偽據點,組織武工隊深入敵佔區開展活動。冀南地區的民兵則與敵人展開了地道戰,配合正規部隊打擊了進犯之敵。 1943年5月,陳再道被派往太行山北方局黨校學習,10月又派往延安學習。1945年4月,黨的七大在延安召開,陳再道作為冀南地區黨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他聆聽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的報告,對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道理有了更清楚更深刻的認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陳再道與劉伯承、鄧小平、陳賡等人於8月25日乘飛機離開延安,回到了太行。此時,蔣介石迫不及待地調集大軍,兵分三路向解放區撲來,第一戰區胡宗南部兩個軍,經風陵渡進抵運城以南,第十戰區李品仙部三個軍,由皖北向徐洲推進,第十二戰區傅作義部四個軍攻佔我集寧、豐鎮後,向晉察冀邊區首府張家口一帶發動進攻。陳再道隨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飛回太行前線,風塵未洗,就投入了反擊國民黨軍的上黨戰役。是役,陳再道率冀南軍區主力配合太行、太嶽部隊和地方兵團共計萬人,首先發起攻擊長治的戰鬥。經過兩天激戰,劉鄧部隊基本肅清長治外圍各城敵人,大軍直逼長治城下。此時,閻錫山部第83軍三個師約20000人從太原出動向南馳援,其先頭四個團進至新店地區,有救援長治跡象。敵變我變,陳再道奉命率冀南縱隊全部配合太嶽縱隊一部及地方部隊,繼續包圍和佯攻長治,吸引敵83軍向長治馳援。同時,劉鄧部太嶽縱隊主力和太行縱隊全部兼程北上打援,鉗擊來援敵軍,逐步將敵合圍於老爺嶺、榆林、關上村、磨盤�地區。後經偵察發現,被圍困敵軍並非只是從太原來援的三個師,當面之敵為敵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率領的第23、83軍和消防軍等八個師、兩個炮兵團,共計2萬餘人,與我圍城部隊大體相等。為了加強兵力,劉鄧當即決定調擔任圍城任務的冀南縱隊投入打援作戰。陳再道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部直奔磨盤�、老爺嶺,將敵重圍。經過數日激戰,10月12日下午6時,我軍圍殲敵2萬餘人,敵軍長史澤波及兩個師長被活捉,我軍取得了上黨戰役的全勝。 捷報傳到延安,寶塔山下一片歡騰。毛澤東在延安召開的幹部會議上對上黨戰役作了精闢的分析,他說:“和平這一條寫在協定上面,但是事實上沒有實現。……太行山、太嶽山、中條山的中間,有一個腳盆,就是上黨區。在那個腳盆裡,有魚有肉,閻錫山派了十三個師去搶,我們的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這一回,我們‘對’了,‘爭’了,而且‘對’得很好,‘爭’得很好。就是說,把他們的十三個師全部消滅。” 參加上黨戰役後,陳再道率領晉冀魯豫第2縱隊(由冀南縱隊改編)又在劉鄧指揮下,配合兄弟部隊投入了緊張的平漢戰役。此時,劉鄧根據敵人第30、40軍、新8軍沿平漢線北上,企圖增援東北的動作,將主力集中在平漢線,除令陳賡所率第4縱隊及太嶽軍區部隊擔任同蒲路方向阻敵北進外,集中第1、第2、第3縱隊及太行、冀魯豫、冀南三個軍區的主力共6萬人,並動員10萬民兵、自衛隊發起平漢戰役。此戰開始,第1縱隊開至漳河一線,遲滯阻敵前進。 10月24日,陳再道命第2縱隊所屬兩個旅控制了邯鄲及其以南之羅城頭、張莊橋、張家橋、陳家崗地區。此時,我第3縱隊集結於東騎關、光祿鎮以西地區;獨立支隊和太行支隊集結於磁縣以西地區,對平漢路之敵形成了三面包圍態勢。戰役進入合圍階段後,劉鄧首長採取分而治之戰法,一面派部隊阻擊從石家莊南下之敵;一面派部隊牽制從安陽北上之敵;同時命所部襲擊、割殲、疲憊當面之敵,在對敵實行軍事打擊之時,輔以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