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順其天性,吾不如老農(第1/3 頁)
“哦?”梁國主一愣,“果決?仁政?”
他一心鎮壓叛亂,求得就是果決勇猛的武功,然後寄希望於幾年之後,稻政能結出碩果。
實際上,北方几國的事,梁國主早有所耳聞,但和庶民關注的不同,他在意的不是饑荒,而是有些栽種了義理稻的國家,在第一、第二年饑荒後,第三年、第四年就稍微平息了。
對想要有所作為的國君來說,一兩年的亂局,並非不能接受。
不過,若能在避免混亂的前提下達成目標,自然更為理想。
彷彿是看穿了的梁國主的想法,邱言繼續道:“臣聽聞宋、陳兩國移栽義理稻,當年豐收,人皆稱兩公之賢;衛、鄭兩國混亂三年,如今平息,倉稟大豐,人言衛侯、鄭伯有遠見;管、曹兩國禮崩至今,世人謂之亡國之君。以大王之能,當可為衛侯、鄭伯之評,但臣卻有心令大王功比宋陳。”
這些事,並不是信口開河,而是邱言藉著神魂意念,收集來的資訊。
“哦?你有何法?”聽了這話,梁國主突然忐忑起來,害怕成了管、曹之主,卻又不甘心讓宋、陳專美於前,至於那衛、鄭,雖也曾強盛,現在卻都是弱國,梁主不想與之為伍。
只是一番類比,邱言就讓梁國主心裡有了想法,生出焦急之意,原本的殺意消退不少。
大殿中,屬於邱言的那道意念開始強盛。
邱言自然要乘勝追擊。他指著身邊一口缸道:“大王,這缸裡種的正是義理稻,你看可有半點要倒伏的意思?而昨日移栽過來的時候,此稻尚且奄奄一息。”
“竟有此事?”
梁國主面露詫異。剛才邱言曾指著缸中稻,提及移栽義理稻的事,但梁國主並未反應過來,現在聽聞此稻先前奄奄一息,如今卻生機盎然,立刻意識到了關鍵。
“愛卿找到讓義理稻回春的法子了?”他這一驚,連稱呼都變了,不再是冷硬的“大司農”,而是成了“愛卿”。
立刻,邱言那道意念不斷壯大。佔據大殿一角。積蓄力量。
“正是如此。”邱言也不囉嗦,“臣與那老農交談,聽他說了件事。才領悟了此法。”他這話裡隱藏了些許內容。
邱言這次移栽,前後不過兩天,正常移栽草木,不可能這麼快就有起色,之所以如此,是邱言運用了道術,不過除此之外,倒是沒有其他干涉,別說梁國主不懂農事,不知其中概念。就算他派人辨別,也只是多花些時間罷了。
“愛卿不妨直說!”平息了一下心情,梁國主問道,心中的好奇之意越發濃郁。
與此同時,源自邱言的意念,開始縈繞在梁主周圍。
邱言回道:“與我交談的老農,對栽種很是在行,除稻穀外,還時常種樹,在鄉間非常有名,他所移栽的樹木,沒有不成活的。”
梁國主從中發現了問題:“照你這麼說,這老農也算有可取之處,可既然擅長栽種,為何會栽不活義理稻?”
邱言早就有所準備,聞言便道:“大王所言正是關鍵,臣也提出了疑問,誰知老農卻說自己並沒有多大本事,能栽樹皆活,是順應了草木莊稼的生長規律,發揮了其本性。”
說到這裡,邱言直視梁國主,吐出八個字——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頓時,大殿中的意念翻滾起來,源自邱言的意念如水般流淌,朝梁國主體內滲入!
張秦面色微變,而邱言卻面色如常。
“老農言及經驗,說但凡栽種,根鬚要舒展,培土要均勻,移時要攜舊土,搗土要細密踏實,初時要像愛護子女一樣照料,但做完這些,就不要再去動、去管,才能儲存草木的生長天性。”邱言又說了一段,竟令梁國主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的思維,開始被邱言散發出去的意識干擾、侵染。
邱言則是身軀微顫,纏繞周身的陰冷氣息有了消散的趨勢,但他並未多想。
收斂心神,邱言又道:“臣見他說的有理,心裡就信了幾分,問起義理稻失敗的緣由,老農便說大王的好意他們都明白,但胥吏卻仗著大王的威名發號施令,官吏看似愛護百姓,卻因不明農時,反而帶來了災禍。”
“此話怎講?官吏帶來了什麼災禍?”梁國主猛地瞪大眼睛,罕見的沒有發火,而是露出疑惑之色,“這地都是農民種的,造反的也是他們……”
邱言能夠理解梁國主的心情,在他看來,移栽了產量更大的義理稻,結果農民沒有種出來不說,最後還都造反了,簡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