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文生波折,諸儒評邱(第1/2 頁)
幾天前,在韓府門外,席慕遠初見邱言,聽對方言及入林,頗有些嗤之以鼻,畢竟他席慕遠自幼聰慧,不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差。
只是,當時看來荒誕的話,而今卻已成真,讓席慕遠有些難以置信,提前入林所需條件,他心中清楚,當初自己能夠入林,雖有自身文章之功,但亦借了外物,不然的話,也難以成行。
幾息之前,席慕遠還覺得自己與邱言地位不同,對方只能在外與人對弈,而自己卻能就近聆聽諸先生讀文,可一轉臉,居然就要聽人去讀邱言的文章了,這等反差,可謂巨大。
不只席慕遠,那甄知佐、安錦等人聽到了這番話,同樣表情各異,但都沒有出聲。
而後,就見周東義將那文章拿了起來,展開後,點了點頭:“原來是這份困知勉行,這一篇文不錯,雖不入三甲,但列個四五位還是可以的。”
這一次開啟心路的文章,不足十篇,卻都是出自東都佼佼者之手,能位列中游,已經堪稱不凡。
“哦?”其他幾位正在品讀的先生也都來了興趣,幾人起身走來。
文軒品評,最後要在文章上寫下批語、註釋,透過聖賢紙,傳給林中魂,只是這批語要等所有人都瀏覽一遍後,才會動筆。
眼下,文章上還是乾乾淨淨,只有一行行工整字跡。
“這邱言書法不錯,端正飽滿,隨心而不逾矩。”許世走過來看了一眼,首先浮現出來的就是對邱言文字的感官。
龐楚亦靠近過來,見了文題,笑著說了一句:“困知勉行,學者之事也。不經歷困難。如何去思索人生?又怎麼啟迪心智?那賀書長一帆風順,反而心有侷限,要經歷挫折後。於民間感悟,才有所成。不然的話,想要凝聚文心,至少還要三年之功。”
小陳先生也點了點頭:“不錯,從這方面而言,邱言是書長的恩人。”他並不因賀書長是自己書院的弟子,就有所偏頗。
鄭丘顫顫巍巍的抬頭,眼睛一掃。將邱言之文收入眼底:“青史早就點明,逆境可以明智,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沒有一點經歷,如何會有收穫。”
他的聲音擴散開來,落入甄知佐等人耳中,令幾人心田一動,感覺心中多了顆種子。立刻就明白過來,意識到這是老先生有意在點播自己,頓時肅容。
可這幾句話落在席慕遠耳中,卻讓他的心中升起一點火,臉上泛出一片熱。有種身受煎熬之感,畢竟在他心裡,一直都在貶低邱言。
這倒不是偶然,二人年歲相當,可邱言甫一至東都,便闖下偌大名聲,自然讓席慕遠生出攀比之心,有心要壓下一頭,結果卻總是不隨人願,難免漸走極端。
“邱言不過恰逢其時,寫了一篇文章,趕上文壇盛事,才能引得諸多先生評判,對一篇文章議論。”
話雖如此,但在他的心底深處,未嘗沒有同樣渴望,希望一文而動諸賢,只是眼前這事發生在其他人身上,自然心有不甘,轉而厭惡。
其實,品評文章,本就是諸人隨心,在席慕遠等人進來前,也有幾篇文章激起了諸多先生的興趣,交談品味,偶有歡笑,本就無可厚非,非是邱言一人獨享,只是恰巧被其他人碰上罷了。
同樣的事情,落在不同心思的人眼中,會有不同的味道。
便如此刻,在甄知佐看來,眾先生對邱言的品評就是理所應當的。
他從這些評語裡,得了不少收穫和感悟,除此之外,當初他力排眾議迎邱言入理宗書院,雖未成功,可邱言名聲漸起,連帶著他甄知佐的名氣也緩緩漸長,有了個慧眼識人的名頭。
而今,諸多先生對邱言的認可,無疑是對他甄知佐眼光和胸襟的認同,是以心中生出欣喜。
後生們的心思,幾位先生當然不會在意,他們都在品味邱言的文章,不時發出感慨。
突然,許世看到了一句,皺起眉頭:“這‘千魔萬怪眩瞀變幻於前,自當觸之而碎,迎之而解’一句,有些出格,未免有趁人之危的嫌疑,不是堂堂正道。”
“此言差矣,”龐楚卻是搖搖頭,笑了起來,“這句話並無不妥,如那兩軍交戰時,自然是要抓住時機、一擊制勝,但凡能勝,哪裡還有其他?這道理放諸四海皆準。”
許世還是搖頭:“這是以軍陣行伍之事來解此文,可那是兵家之念,我等為學,為的是傳諸天下,成萬世萬民之準則,豈能行詭秘之事?人心本就多變,表率之禮不能複雜多變,不然就會生出漏洞,反倒催生了鬼魅人心。”
眼看兩名相對年輕的大